脑室内少枝胶质细胞瘤1例首席医学网2007年12月18日21:38:20Tuesday中华临床医师杂志征稿内科临床新进展研讨班重症与血流动力学大会血液净化技术学习班医学类核心期刊征稿第六届世界中医药大会2009世界高血压大会第四届中国国际白血病急危重病护理交流会IOF亚洲骨质疏松班2009年中国药学大会医学影像学术交流会结直肠肛门外科会议口腔正畸学术会议征稿广东研究生学术论坛
作者:杨昌义王庆秀李邦国作者单位:563003贵州遵义,遵义医学院附院放射科
加入收藏夹【关键词】少枝胶质细胞瘤脑室
发生于侧脑室内的少枝胶质细胞瘤极为罕见,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1例,现报告如下:
男患,28岁,头昏,头胀20天入院(住院号:478809)。晨起较轻,午后重,以后枕部及两颞侧为重,自服“芬必得、青霉素胶囊”后头昏,头胀减轻。近来上述症状反复发作。无抽搐及意识障碍,无发热及眩晕。体查:神清,双瞳正圆等大,对光发射灵敏,口角无歪斜,颈软,无抵抗感,四肢肌张力正常。心、肺、腹部无特殊。
头颅CT:左侧脑室前部见一不规则团块状混杂密度影,大小约23mm×24mm×36mm,密度不均,CT值22-36Hu,内见斑点状及条状钙化影,左侧脑室明显扩大,脑中线向右侧移位,右侧脑室轻度扩大,脑干轮廓清楚(图1)。
图1左侧脑室前部见一不规则团块状混杂密度影,内见斑点状及条状钙化影,左侧脑室明显扩大,脑中线向右侧移位。
图2(A、B、C、D)左侧脑室见不规则形团块状混杂信号影,下缘突入第三脑室,增强扫描肿块轻度强化,左侧脑室明显扩大,脑中线向右侧移位。
颅脑MRI:左侧脑室前角见24mm×22mm×39mm不规则形肿块,下缘突入第三脑室,增强扫描肿块轻度强化,双侧脑室扩大,左侧脑室扩大明显,脑中线结构右侧偏移约10mm,脑干轮廓清楚(图2)。
手术所见:左侧脑室额角见不规则肿块,灰黄色,边界不清,血供丰富,肿块基底部位于丘脑内侧壁,部分经室间孔疝入第三脑室内。肿瘤组织内见长约12mm、直径约1-2mm长条状钙化灶。病理诊断(图3):少枝胶质细胞瘤,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EMA(—),CK(—)。
少枝胶质细胞瘤起源于少枝胶质细胞,成人较多见,约占颅内胶质瘤的5%,大部分发生于大脑半球表面灰质内,并以额、顶叶和胼胝体嘴部最多见,发生于侧脑室者极为少见。而发生于侧脑室并突入第三脑室者,仅见1例报道[1]。少枝胶质细胞瘤,多分化良好,生长缓慢,肿瘤内易发生钙化,钙化是少枝胶质细胞瘤的特点[2]。CT表现:约70%的病例有钙化,肿瘤内钙化可呈点片状、弯曲条索状、不规则团块状、皮层脑回状等。肿瘤多呈类圆形,边界不清楚,多为混合密度,也可为低、高、等密度。少枝胶质细胞瘤MRI表现缺乏特异性,在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钙化灶在T1WI、T2WI均为低信号。发生于侧脑室内的少枝胶质细胞瘤主要与脑室内中枢神经细胞瘤、室管膜瘤等鉴别。在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尚未开展之前,少枝胶质细胞和中枢神经细胞瘤在光学显微镜下也难以区别。近年来,由于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的应用,两者容易区分,这也是近年来本病报道减少,而相应的侧脑室内中枢神经细胞瘤的报道增多的原因[3]。
【参考文献】1.赵建,李石玲,孙英彩.脑室内少枝胶质细胞瘤1例报告.实用放射学杂志,2005,21(5):462.480.2.吴恩惠主编.医学影像诊断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822.3.钱银峰,余永强,柏亚.侧脑室内少突胶质细胞瘤一例.中华放射学杂志,2004,38(10):1114-1115.
请您在下面输入常用的Email地址、职业以便我们定期通过邮箱发送给您最新的相关医学信息,感谢您浏览首席医学网!
邮箱: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