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特征
有人颈部不适,头颈歪向一方难以纠正,向左或向右,向前或向后,有旋转的,有向一侧偏倒的,有强直,也有阵挛的,甚至有不规则的。
认识痉挛性斜颈
患者向医生叙述,自己身心非常健康,就是感到颈部酸胀活动受限,头扯向一方,难以纠正。医生经过详细询问发病始末和治疗经过,初步体检后,很快做出诊断:痉挛性斜颈(简称"斜颈")
综观中外医学史记载:医生正式接触这种病已有叁佰余年历史。近百余年,随现代科技医学发展,对"斜颈"的认识也不断深入。早年的神经外科医学大师们对认识和治疗"斜颈"都做出过重大贡献。后来的神经外科医师们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国际著名的神经外科大师,我国神经外科开拓者,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忠诚教授将"斜颈"归类为:神经外科功能性疾病,锥体外系疾病。
痉挛性斜颈症状特征十分明显:当患者向你走来时,迎面的印象是头颈不正,颈部肌肉紧张,甚至局部隆起。头被迫偏斜,难以活动。有的患者可以矫正片刻,但无法持久,又恢复原状。重者,肩部上抬,影响上肢,面部肌肉的扯动等。情绪紧张时,劳累时症状加重,安静和初醒时症状轻,入睡后症状消失。患者不能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有甚者称自己"残废"了。许多患者休了学,下了岗,靠人扶持生活。
检查时发现:颈部肌肉有痉挛,特别是协同肌(共同引起"斜颈"的一组肌肉)有同步痉挛现象。通过患者重复斜颈的动作,可以初步判断受累的肌肉范围,斜颈所属类型。我们将斜颈分为旋转型,前屈型,后仰型,侧屈型和混合型。
辅助检查中,肌电图显示主要和次要痉挛的肌肉,颈部CT可以显示受累肌肉及肥大程度,个别患者脑CT有异常。绝大多数患者各器官功能正常,没有发现与斜颈相关的病理变化。至今没有因"斜颈"死亡的病例报告。
当今,有关"斜颈"的文献到颈部肌肉已经发现蛛丝马迹的变化。我们正在深入探讨其病理基础。临床病人只能提供一些发病诱因,如:部分患者有外伤史,精神压力,劳累,情绪变化或服了某种药物等,难以归一。不是导致斜颈的根本因素。除了个案外,没有发现有遗传性,更不存在传染性。
临床诊断不难,但应和癔病性斜颈,肌性斜颈,扭转痉挛等鉴别。"斜颈"难在治疗。到目前为止,没有特效药,非手术治疗尚难规范。经过几代医师努力,目前探索出几种手术方法,有脑内定向术,不同部位颈神经切断术,受累肌肉切除术等。迄今为止医学界能接受的手术方式应具有疗效好,创伤小,风险性低,无后遗症的特点。
我院开展痉挛性斜颈手术研究30余年,采用受累肌肉选择性切除,受累神经周围支选择性切断术。获得良好效果给广大患者带来福音,得到王忠诚院士认同,在他的著作中得到肯定,获得全国发明奖,卫生部技术进步奖,这一研究正向深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