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治疗原则

2009-12-03 www.sz91.cn A +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在抗生素问世以前,死亡率很高,即使逃过死亡,也可能转变为慢性骨髓炎,甚至出现各种并发症,如化脓性关节炎、病理性骨折、关节活动障碍、肢体短缩、畸形等,影响肢体功能。近年来由于早期诊断及综合疗法的应用,其严重程度,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临床经验表明,对本症治疗成功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早期应用大量敏感抗生素及正确的局部处理。

  (1)全身治疗:加强全身支持疗法,如降高温、补液、纠正酸中毒、必要时输少量新鲜血等,并给予高蛋白、高能量和高维生素的饮食。

  (2)药物疗法:在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报告之前,先应用大量广谱抗生素静脉点滴,待结果报告后,选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其抗生素选用标准应为:⑦抑杀菌效力大;②能达到病变组织;⑦对正常菌群影响小;④对人体毒副作用轻者。

  (3)局部治疗:早期应用石膏、牵引等外因定,抬高患肢并保持于功能位,防止畸形和病理性骨折发生,并有利于炎症消退,若经2―3天大量应用抗生素体温不能控制,或穿刺吸出脓汁者,应行手术钻孔或开窗减压治疗,脓汁多者应同时进行闭式引流抗生素持续冲洗治疗。

  关于抗生素的应用时间,一般于炎症症状控制后2周左右停药。闭式冲洗引流拔除的指征为体温恢复正常,引流液清澈透明,经连续3次细菌培养均阴性,试验闭管三天局部无炎症复发,此时即可拔除引流。

上一篇文章:急性化脓性骨髓炎如何治疗护理下一篇文章: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如何形成的?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