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急性型肝炎
1)流行病学:发病前45天有吃不洁食物史或饮不洁生水或与甲肝急性病人接触史。
2)症状:近一周出现无其他原因的发热、乏力、纳差、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3)体征:肝脏肿大,伴有触痛或叩痛。
4)肝功能检查:A谷丙转氨酶(ALT)明显异常。
B血清胆红素>17μmol/L,尿胆红素阳性,巩膜、皮肤黄染。
5)HAV标记物检查:血清抗HAVIgM阳性,或抗HAVIgG4倍升高。
疑似病例:有上述1-2)+1-4)A的表现。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1-5)为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疑似病例+1-4)B+1-5)为急性黄疸染型肝炎。
2.淤胆型肝炎
1)起病类似急性黄疸型肝炎,但自觉症状常较轻。
2)肝功能检查血清胆红素明显升高,以直接胆红素为主,同时伴碱性磷酸酶,r-谷氨酰转肽酶,胆固醇明显增高,ALT中度增高。
3)梗阻型黄疸持续三周以上,并能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肝内、外梗阻型黄疸。
疑似病例:有上述2-1)+2-2)+2-3)的表现。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1-5)。
本文只代表博友个人观点,版权归作者和央视网共同拥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32/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