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甲状腺功能正常的甲状腺肿大

对冠心病如何进行针刺治疗? 等

2009-12-03 www.cnic.ac.cn A +

信息编号10141301至10141350间共50条。
10141301:对冠心病如何进行针刺治疗?
对冠心病进行针刺治疗是一种既简便易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它可以达到急则治标而缓解心绞痛、缓则治本而调整机体功能的目的。针刺疗法适宜于冠心病的全过程。主穴:内关、膻中、心俞、厥阴俞、神门。配穴:间使、郄门、乳根、曲池、太冲、三阴交、丰隆、足三里。治法以每日选2个主穴,选配穴2~3个,主配穴隔日交替选用。针刺得气后留针20~30分钟,十次为一疗程,中间停针3天左右,再进行第二疗程...查看详细(554字节)

10141302:如何用中药进行高脂血症的治疗?
高脂血症是现代医学的病名,是冠心病发病的重要因素。祖国医学无此病名,也无类似记载。但从多年的临床实践观察,与脏腑气血功能失调和人体阴阳消长失衡而产生湿浊、瘀浊有关。据临床所见,以高脂血症而引发冠心病者比率有逐年上升趋势,所以治疗高脂血症对冠心病而言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中医对高脂血症的治疗究竟有哪些方药呢?(1)消脂减肥茶:生首乌30g、生山楂15g、草决明15g、冬瓜皮20g、乌龙茶3g。先将首乌等四味共煎...查看详细(901字节)
10141303:冠心病胸痛憋气患者,经治上焦不效,再立何法施治?
冠心病患者,无论属那一种证型,一般都有胸痛憋气症状,可谓主症,临床治疗,一般经辨证多采用活血化瘀、宣痹通阳、益气养阴等治法。这些治法,都是从心脉立论,以上焦为治疗中心,如经治不效者,再用何法施治呢?笔者认为:胸痛憋气症状虽病位在上,为心脉瘀阻所致,而属气机郁滞者也为数不少,气血并行,气为血帅,纵然血脉瘀阻,亦必有气机郁滞的存在。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纽,枢机不利,则三焦不通,胸痛憋气虽为上焦见症,其与中焦气机宣畅与否也关系甚重...查看详细(1204字节)

10141304:毛冬青治疗冠心病的作用和效果如何?
毛冬青生长于我国南方各省,是冬青科冬青属植物毛披树的干燥根和叶,它的有效成份是黄酮甙,目前在全国用于治疗冠心病较为普遍。经药理实验证明,毛冬青能使离体豚鼠、家兔心脏和在体狗心脏的冠脉流量增加30%~40%,作用维持2~3小时以上。对外周血管也有扩张作用,能降低心肌耗氧量,而对心率影响不大,毛冬青可以解除冠心病时心肌缺血缺氧状态,减轻或缓解心绞痛发作,改善心脏功能,对冠心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毛冬青治疗冠心病...查看详细(823字节)
10141305:甲状腺摄131I率检查应注意什么?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不可缺少的物质,体内所需的碘都从食物或水中得到,摄入的碘吸收入血液后很快被甲状腺吸取。如果在作甲状腺摄碘率检查之前食入的碘较多,使甲状腺腺体内的碘和血液中的碘增加,就不能再有效地吸收检查时所用的放射性131I,因此可能出现摄131I率结果偏低,而不能反映甲状腺的功能状态。日常生活中,许多食物和药物均可抑制甲状腺对131I的摄取功能,其抑制作用强弱和持续时间不一。一般使用时间越长...查看详细(1307字节)

10141306:什么是甲状腺抑制试验?
甲状腺摄131I率的高低和甲状腺功能状态有关。甲亢患者甲状腺摄131I率增高,甲低患者甲状腺摄131I率减低,但在正常情况下,给予一定剂量的甲状腺激素(包括T3和T4)可以减少甲状腺摄131I率。这是因为在正常情况下,甲状腺摄取碘的功能与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之间有反馈调节的关系,即当血液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增高时,TSH的释出减少,甲状腺的摄碘功能就受到抑制,因此出现甲状腺摄131I率减低。当甲状腺功能亢进时...查看详细(1449字节)
10141307:甲状腺抑制试验的临床意义及注意事项是什么?
通常可根据病人的症状、体征及血清T3、T4水平即可明确诊断为甲亢的,不需要再做甲状腺抑制试验。但是对一些症状不典型以及有某些特殊情况的病人,则需作甲状腺抑制试验以进一步明确诊断。如临床表现不像甲亢,但甲状腺摄131I率高于正常,做甲状腺抑制试验可以鉴别是甲亢还是其他情况。相反临床表现像甲亢,但甲状腺摄131I率无明显增高时,做此试验如不能被抑制则提示甲亢。另外,对内分泌突眼,甲状腺抑制试验也显示不抑制结果...查看详细(1323字节)
10141308:为什么老年人不宜做甲状腺抑制试验?
甲状腺抑制试验用药是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作用于心脏可引起心率加快,并能引起血容量增加,使心脏的负荷增加。老年人常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或有隐匿的冠心病,如果做甲状腺抑制试验,服用甲状腺激素后可能会加重心脏病,表现为心绞痛加剧;或诱发心脏病,病人可出现心绞痛等症状。因此对老年人,尤其是已有心脏病的人,都不宜做甲状腺抑制试验,以避免加重心脏病或诱发心脏病。...查看详细(374字节)

10141309:什么是T3抑制试验?
正常人垂体甲状腺轴呈反馈调节关系,故服外源性T3后,血中T3浓度升高,通过负反馈抑制内源性TSH合成与分泌,使甲状腺摄131I率较服药前明显降低(可被抑制),但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者,由于存在病理性甲状腺刺激物(LATS、HTS、TSI等),刺激甲状腺引起摄131I增高,甲状腺摄131I不受T3抑制。方法:病人做第一次摄131I试验后,口服T3片20毫克,每8小时1次,共服6天,第7天做第2次摄131I率...查看详细(857字节)
10141310:非甲状腺疾病可有T3、T4异常吗?
通常认为T3、T4水平的高低是反映甲状腺功能状态的重要指标。临床发现某些非甲状腺疾病,也可以引起T3、T4的异常变化,这是机体内5′-脱碘酶活性降低,T4转化为T3的量减少所致。为了避免误诊误治应了解导致T3、T4异常变化的非甲状腺疾病:(1)T3升高:甲状腺结合球蛋白增加症、妊娠、服用甲状腺制剂等。(2)T3减低:甲状腺结合球蛋白减少症、肝硬化、肾功能不全、糖尿病、神经性厌食、绝食、服用某些药物(如心得安、肾上腺糖皮质激素、造影剂)等...查看详细(862字节)
10141311:什么是过氯酸钾释放试验(高氯酸盐排泌试验)?
在正常人,高氯酸离子(ClO4-)易被甲状腺滤泡细胞的胞膜所摄取,如在给示踪量的放射性碘60~120分钟后,再给以过氯酸钾10毫克/千克(或250毫克/m2)口服,则它可迅速阻滞甲状腺对放射性碘的摄取,因而在5~10分钟内使甲状腺吸取放射性碘的曲线变平。若患者存在碘的有机化系统的缺陷,则无机碘即在甲状腺细胞内发生聚集。当高氯离子进入甲状腺细胞后,即将细胞聚集的未被有机化的碘离子置换“驱逐”出来,因而发生碘的“排泌”现象...查看详细(571字节)
10141312:过氯酸钾释放试验的方法及临床意义是什么?
方法:受试者空腹口服示踪量的131I〔如同时给予氯化钾(15微克/千克体重或300微克/m2)口服,能提高本试验的敏感性,此称为碘过氯酸盐试验〕后1或2小时,测量甲状腺部位的第一次摄131I率。继之口服过氯酸钾(KClO4)400微克,1小时后再测摄131I率,甲状腺机能正常者,第二次测量的摄131I率较第一次无明显下降,当某些疾病使酪氨酸碘化受阻时,再次测量其摄131I率较第一次明显下降。正常值:3小时甲状腺排出率为(16.1±19.3)%(范围在18.6%~16.7%)...查看详细(1093字节)

10141313:什么是125I-T3试验(T3U)?
释放到血液循环的甲状腺激素,绝大部分和血浆中甲状腺激素结合蛋白(TBG、TBP及ALB)结合,其中以TBG占大部分。因为T3主要与TBG结合,但不及T4牢固,故T3不能置换已结合的T4,所以T3与TBG结合的量取决于TBG的总容量,在TBG正常状态下,若血中T4的浓度高,则T4在TBG上占据的结合点多。当加入一定量的125I-T3于病人血清中,125I-T3即与血清TBG的剩余结合容量结合,未被结合的呈游离状态的125I-T3则可被红细胞、树脂、树脂海绵、葡萄糖凝胶或活性炭等吸附剂所吸收...查看详细(1131字节)
10141314:125It3试验的临床意义及注意事项有哪些?
125I-T3试验为放射性核素的体外试验,对患者无辐射危害,适用于孕妇、乳母及儿童,另外作此试验不受碘剂及抗甲状腺药物的影响。此试验是用来解释总T4测定结果的重要筛选试验。不能用作甲状腺功能检查的独立试验,所以本项试验在临床上常与TT4合并使用。因为本项试验受TBG影响,所以任何能引起TBG浓度或结合力及T4改变的疾病或药物均可影响本试验的结果。当TBG升高时,结合的T4必然增多,导致血清总T4升高...查看详细(683字节)
10141315:什么是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试验?
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是调节甲状腺功能的主要激素,测定血清TSH的高低能反映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的多少。甲亢病人血清TSH的水平很低,这是由于高甲状腺激素抑制垂体TSH的合成和分泌。因此测定血清TSH水平是诊断甲亢的一项常用的检查。临床上血清TSH水平明显降低,加上血清T3、T4水平增高,基本上可确定为甲亢。但是有一种很少见的甲亢,其血清TSH水平增高,这种甲亢是垂体促甲状腺激素腺瘤所致,这是因为垂体促甲状腺激素腺瘤分泌过多的TSH...查看详细(882字节)
10141316:什么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试验?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是下丘脑合成及分泌的一种下丘脑激素,它可以促进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合成及分泌可以受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调节。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增高(甲亢)可以抑制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的生成,继而使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生成减少,甲状腺激素增高也可以直接抑制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的生成。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减少(甲低)可以兴奋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继而引起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生成增加...查看详细(741字节)

10141317:Trh兴奋试验的临床意义及影响因素有哪些?
(1)甲亢的诊断:典型的甲亢,血清T3、T4增高,血清TSH降低,静脉注射TRH后各个时间血清TSH均无增高反应。亚临床甲亢、血清T3、T4(包括TT3、TT4、FT3、FT4)正常,血清TSH基本正常,静注TRH后各个时间血清TSH均无明显增高,结合病人的症状和体征,这种结果提示病人可能为亚临床甲亢。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时血清T4和T3浓度增高,通过直接负反馈,在垂体前叶阻断TRH的作用,因此静注TRH后血清TSH无增高(无反应)...查看详细(1845字节)
10141318:甲亢甲状腺超声波检查有何特征?
甲状腺超声波检查是用专用超声仪或一般腹部超声诊断仪更换高频探头进行检查,采用高频探头直接在皮肤上探测或在甲状腺区安放一水囊,间接探测甲状腺。此项检查具有无创伤、无辐射、操作时间短等特点,对甲状腺大小、形态和体积测定以及对结节性质的判断都有很大的帮助。正常甲状腺呈H形,边界清楚,包膜完整,左右各一叶,中央由峡部相连。甲状腺叶内部回声呈细弱密集光点,分布均匀,气管位于峡部后方中央,见一衰减的弧形暗区...查看详细(533字节)
10141319:甲状腺放射性核素显像的适应症、方法及正常值是什么?
本方法为甲状腺的形态学检查,是将131碘、125碘和99m锝酸盐等显像剂引入体内使其均匀地分布在甲状腺组织内,借助这些放射性核素在体内发出的γ射线,通过直线扫描仪式γ照相机显示的图像以了解甲状腺的大小、形态、位置和对放射性核素摄取的功能状态,由此而得到的甲状腺图像为甲状腺放射性核素显像。甲状腺放射性核素显像检查在临床上的意义为:①确定甲状腺的大小、形态、位置(如异位甲状腺,胸骨后甲状腺等);②判断甲状腺结节的类型;③鉴别颈部肿块的性质(甲状腺内或甲状腺外肿物);④寻找甲状腺癌的转移灶(有摄131I功能的癌)...查看详细(1458字节)
10141320:甲状腺放射性核素显像检查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临床上运用放射性核素显像检查主要是判断甲状腺结节的特征和性质,根据结节对131I浓集和99mTcO4的吸附功能分为“热结节”、“温结节”、“凉结节”和“冷结节”。①热结节:结节部位显影剂高度浓集,明显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单发“热结节”周围甲状腺组织功能被抑制,可表现为完全不显像或不同程度的部分显影。当周围甲状腺组织完全不显影时,应与先天性单侧甲状腺(左叶未发育者居多)鉴别,可给予TSH后再显像,观察结节周围有无甲状腺显影...查看详细(1949字节)

10141321:甲状腺放射性核素显像检查的其他用途及注意事项有哪些?
甲状腺显像可确定甲状腺的大小、形态、位置(异位甲状腺,胸骨后甲状腺);鉴别颈部肿块的性质,寻找甲状腺癌的转移灶(有摄131I功能的癌);可发现某些散发性克汀病的甲状腺缺失;可根据患者甲状腺的面积、重量,决定手术切除的多少和估算放射性131I的治疗剂量;并用于131I治疗甲亢前甲状腺的估重,以及观察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的形态等。注意事项:扫描前患者的准备与甲状腺摄131I功能试验相同。因甲状腺扫描所用放射性核素剂量较摄131I功能试验为大...查看详细(584字节)
10141322:甲状腺放射性核素血流显像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此项检查主要是采用99mTcO4作显像剂,静脉内弹丸或注射4~5mci,γ照相机每2秒一帧连续照像,共收集6帧,为血流相,20分钟后再作甲状腺静态显像。通过甲状腺放射性核素的动态显像,观察甲状腺或结节局部血流灌注情况,结合甲状腺静态显像图,可了解甲状腺功能或结节的性质。甲状腺放射性核素血流显像,主要用于甲亢诊断和甲状腺结节性质的鉴别。甲亢患者,由于代谢亢进,造成甲状腺血流量明显增加,因此当甲亢患者注入显像剂8~10秒后...查看详细(635字节)
10141323:甲状腺组织学检查的方法有哪些?
临床上有些甲状腺疾病,经多种检查后仍难于确诊,此时行组织学检查有利于疾病的诊断。目前主要的检查方法有:①穿刺活组织检查,此法能提供病变组织的全貌,以及不同组织成分受损的情况,诊断正确率较高,但损伤较大,容易出血,病人不易接受。②抽吸细胞学检查,此法操作简单,损伤小,无副作用,病人乐于接受,但细胞学检查不能反映出组织结构,只能显示细胞形态和不同类型细胞的比例,有时难于作出肯定的诊断。③开放性活检,由于穿刺活检有一定的失败率...查看详细(620字节)
10141324:为什么要作自身免疫抗体测定?
为了探求甲状腺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甲状腺疾病的免疫学检查已列为一些甲状腺疾病的检查项目之一。如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原发性甲低(轻度与亚临床型)、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病人均可发现血循环中有抗甲状腺抗体存在,均被视为甲状腺自身免疫性疾病。故进行甲状腺疾病的免疫学检查,对疾病的诊断、疗效的观察及预后的判断均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查看详细(328字节)
10141325:怎样治疗儿童期甲亢?
儿童期甲亢,主要由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Graves病)引起,发病率约占全部甲亢病人的1%~5%,女童多于男童。患儿多有家族史,起病前以精神刺激为主要病因。由于儿童的生理特点是发病迅速,易于转变,且影响生长发育,所以应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治疗。儿童期甲亢,目前主要以抗甲状腺药物缓解症状。初期每日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用他巴唑15~30毫克,或丙基硫氧嘧啶150~300毫克,分3次口服。用药2~3周,症状得以改善...查看详细(1105字节)
10141326:怎样治疗老年性甲亢?
老年性甲亢临床表现多不典型,这是因为老年人在生理方面均处于衰退状态,血液对甲状腺素结合力下降,组织对该激素的反应能力减弱,以及其他衰老变化等因素影响,临床与成年人甲亢不同,多突出某一系统的症状,易被漏诊、误诊。其发病特点是较为隐袭,甲状腺多不肿大或轻度肿大,肿大者多伴有结节。放射性碘治疗是老年甲亢较常用而首选的方法,简单、可靠,治愈率为70%。必要时可进行第二次、第三次复治。但放射性碘治疗较容易造成永久性甲状腺机能减退...查看详细(1156字节)
10141327:怎样治疗甲亢性肌病?
甲亢性肌病包括慢性甲亢性肌病、急性甲亢性肌病、突眼性眼肌麻痹、甲亢性周期性麻痹和甲亢伴发重症肌无力五种。对于甲亢性肌病的治疗应分轻重缓急。一般情况下,急性甲亢性肌病病势急剧,需进行监护抢救,治疗与甲亢危象同,参见171问。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但多数患者在1~2周内死亡。慢性甲亢性肌病因病情轻重大多与甲亢的严重程度有关,所以只要甲亢得以控制,肌病即好转,一般不需特殊处理。突眼性眼肌麻痹是恶性突眼的组成部分...查看详细(1617字节)
10141328:甲亢伴糖尿病怎样治疗?
甲亢可引起机体内糖代谢紊乱,可在非糖尿病患者中造成食后血糖增高和糖耐量减退,表现为尿糖阳性和餐后血糖值升高。一般认为甲亢并不引起糖尿病,但可加重糖尿病病情,能诱发酮症酸中毒。临床上确有甲亢并见糖尿病者,这也并非偶然,因糖尿病在正常人群中本来发病率就高,甲亢至少说也是重要的诱发因素。甲亢究竟能否引起糖尿病,各家意见颇不一致,目前尚无定论。治疗上,首先控制甲亢,用药同一般甲亢,甲亢得以缓解,糖代谢紊乱也能随之纠正...查看详细(1458字节)
10141329:怎样治疗毒性甲状腺腺瘤?
毒性甲状腺腺瘤,是由于瘤体组织分泌甲状腺激素过多所致,不同于Graves病,发病者多见于中、老年人。病程中腺体偶有缩小或消失。治疗要根据病人是否有甲亢等采取相应的措施。若病人血中T3、T4均正常又无甲亢症状时,且肿瘤又无压迫周围组织,可暂不处理,留待观察;当病人有甲亢症状,血中T3、T4升高或病人因腺瘤较大有压迫症状和体征时,可考虑手术或放射治疗。治疗中手术操作切忌过多挤压瘤体,若瘤体被过多的挤压和牵拉...查看详细(687字节)
10141330:怎样治疗毒性多结节性甲状腺肿?
本病又称多结节性甲状腺肿伴甲亢、Plu毫米er病。多见于年龄在40~50岁以上的女性。对于本病首选放射性碘治疗,131碘的剂量由于患者摄碘率较低可适当加大,约为20~30mCi;放射性碘治疗前应先用抗甲状腺药物准备至甲状腺功能正常状态。心得安常用于131碘治疗前后。一般不使用抗甲状腺药物作为本病的决定性治疗。如出现压迫症状或疑癌变时,可考虑手术治疗。放射性碘易致甲低,须予警惕。...查看详细(385字节)

10141331:怎样治疗垂体性甲亢?
垂体性甲亢多数为垂体肿瘤引起,少数由下丘脑垂体功能紊乱所致。临床表现多数为轻、中度甲亢,甲状腺肿大,经甲亢的多种方法治疗均不能治愈,且反复发作。治疗本病应先用抗甲状腺药物控制甲亢,然后根据情况采用垂体放射治疗或垂体手术治疗。...查看详细(230字节)
10141332:怎样治疗碘甲亢?
在地方性甲状腺肿地区,采用碘化物防治地方性甲状腺肿后,甲亢的发病率升高。由于补充碘而致的甲亢称为碘甲亢。碘甲亢病情多为轻症,重症少见,以心血管症状和神经症状出现较早,且较明显为特点,一般无突眼及胫骨前粘液性水肿。甲状腺有的肿大明显,伴单个或多个结节;有的轻度肿大,质地较硬。一般停用碘剂1~3月,甲亢症状可逐渐缓解,甲状腺缩小。如症状无缓解,可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剂量同普通甲亢。如有自主结节或有压迫症状者...查看详细(430字节)
10141333:甲状腺炎引起的甲亢怎样治疗?
部分甲状腺炎患者病变过程中可以引起甲状腺机能亢进。①亚急性甲状腺炎,一般认为与病毒感染有关。早期,由于甲状腺组织细胞被破坏,储存在甲状腺内的甲状腺激素过多释放入血循环,临床可出现暂时性甲亢,病程约持续1~2个月;其发生率可达50%~60%。对于亚急性甲状腺炎引起的甲亢,不需用抗甲状腺药物及手术或131碘治疗,患者在急性期应注意卧床休息,在治疗原发病变的同时,使用心得安、安定等对症处理。②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桥本病)...查看详细(721字节)
10141334:甲状腺癌伴甲亢怎样治疗?
甲状腺癌伴甲亢有两层意思:一是先有甲状腺癌,由于甲状腺癌才导致甲亢,或在术前或在术后;二是甲亢和无功能的甲状腺癌同时相伴而见,二者纯属两种疾病,先后无因果关系。甲状腺癌导致甲亢发生在术前者,是具有甲状腺激素分泌功能的癌组织,由于体积大,即使没有过高的甲状腺合成和分泌功能,但总甲状腺素产生量也超出正常很多而引起甲亢。术后发生者,甲状腺全切术后,残留癌组织或转移灶摄碘增加,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增多形成甲亢...查看详细(705字节)
10141335:怎样治疗外源性甲状腺素所致甲亢?
外源性甲状腺素所致甲亢,又称“伪甲亢”,是由于有意或无意地摄入甲状腺激素制剂或污染了甲状腺组织的食物所致。停止使用、服用含甲状腺激素的食物或药品,大多可以逐渐缓解。摄入大量甲状腺的食物和药物后,可出现多汗、心悸、乏力等,严重者可出现心律失常、谵妄、激怒、高热等。治疗一是采用催吐或洗胃的方法迅速清除胃内容物;二是使用β受体阻滞剂、糖皮质激素、大剂量碘剂、血浆交换等方法治疗。...查看详细(384字节)
10141336:异常甲状腺刺激物所致甲亢怎样治疗?
绒毛膜上皮癌、葡萄胎、睾丸胚胎瘤、胃肠道及血液系统肿瘤、前列腺癌、乳腺癌及子宫癌等均可产生类似促甲状腺激素的物质,而引起甲亢。其治疗当以手术治疗为先,当原发病去除后甲亢也随之痊愈。对于个别甲亢较重者或发生甲亢危象者,可用心得安和大剂量碘剂作术前准备后,可予手术治疗原发病。...查看详细(276字节)
10141337:甲亢的疗效判断标准是什么?
甲亢经治疗后,要从患者的症状、检查指标以及随访时间等方面对疗效进行判定,具体如下:①治愈:a.症状消失,体重增加,脉率正常,甲状腺区震颤及血管杂音消失,甲状腺肿及突眼症减轻。b.血清T3、T4、FT4水平正常,甲状腺片或T3抑制试验阳性(可抑制),甲状腺免疫学检查正常。c.经两年随访观察无复发者。②好转:a.症状好转,脉率减慢,甲状腺肿缩小,血管杂音减轻。b.血清T4、T3、FT4水平基本正常...查看详细(525字节)
10141338:甲亢在中医学中属什么病?
中医临床学中无甲亢的病名,根据其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及体征,本病与中医学中的“瘿病”很类似。但中医学瘿病的概念很广,在《吕氏春秋》、《三国志》、《诸病源候论》、《肘后方》、《千金要方》、《三因方》等古代文献中先后沿用了血瘿、气瘿、息肉瘿、石瘿、劳瘿、土瘿、忧瘿、筋瘿等众多名称,这些可以概括现代医学的单纯性甲状腺肿大、甲状腺机能亢进、甲状腺肿瘤、甲状腺炎等多种疾病,但与甲亢比较接近的当属忧瘿与气瘿。...查看详细(402字节)
10141339:甲亢的中医病因病机是什么?
甲亢以怕热多汗、心悸易怒、多食消瘦、指舌颤抖、甲状腺肿大为中心证候,病位在颈部缨脉(即甲状腺),病变脏器波及肝、肾、心、脾、肺,而以肝肾为主。病因上既有先天禀赋不足,又有后天调理失度,更有外邪侵袭而发病。所谓禀赋不足者与现代所称之遗传因素相似。人之先天禀赋与肾之关系最为密切,肾为先天之本,肾阴为人体阴液之本,肾阳为人体阳气之本,先天不足、劳欲伤肾均可导致肾之阴阳不足。肾阴不足不能上涵肝木,可致肝阳上亢,阳亢化风则见指舌颤抖之症...查看详细(1260字节)
10141340:中医治疗甲亢的机理是什么?
甲亢病位在颈部,临床上呈现出的颈肿、怕热汗出、心悸心烦、消谷善饥、性急易怒、指舌颤动、形体消瘦等症状,是一个多脏腑受病、多病机共存的复杂的病理过程,治疗上常通过疏肝理气、清肝泻火、健脾化痰、滋阴降火、滋补肝肾、宁心安神、涤痰散结、活血通络、驱除邪毒等多种方法、多个环节,借以达到调整人体内环境失调的病理状态。有人综合国内有关资料,结合现代科技总结出中医治疗甲亢的机制为:(1)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2)调节神经与体液系统的功能活动...查看详细(494字节)
10141341:中医治疗甲亢的适应证是什么?
中医治疗甲亢多以内服中药为主,大量临床资料表明,疗效比较肯定。据近年来1033例的统计分析,疗效在84%~93.8%之间。有人根据文献资料,结合个人的体会,提出适应症如下:①轻度和中度甲亢(重度甲亢者则中西药同用);②对服抗甲状腺药物过敏者,或因毒性反应无法继续治疗,且不宜手术者;③合并肝病者;④经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甲亢症状加重者;⑤甲亢手术后的疗效不巩固,或又有复发者。...查看详细(364字节)
10141342:甲亢的中医基本证型有哪些?
甲亢的临床症状较多,如高代谢症群,精神、神经症状,心血管、消化道症状,肌肉骨骼、造血系统症状及局部症状――甲状腺肿大、突眼等,对如此众多的症状,很难以一法一方来完成治疗计划,达到预期目的。为了便于临床体现中医治疗的特点,就必须对病人所有症状、体征、脉象及其他四诊所获得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其证候规律,分辨出不同的证候,方能为辨证施治提供依据。对本病的辨证分型,不同层次医疗单位、不同地区学者的意见不尽一致...查看详细(1176字节)
10141343:气郁痰结型甲亢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如何?
本证型的发病多因情志不舒,肝气郁结,痰邪内生结聚于颈前所致。临床表现为颈前结块肿大,弥漫对称,肿块光滑、柔软,性急易怒,胸闷胁痛,怕热汗出,颈部憋胀,吞咽不爽,喉间有痰;舌质淡红,苔白厚腻,脉弦滑或弦数有力。治当理气舒郁、化痰散结。方选四海舒郁丸加减,药用:青木香10克,海蛤粉10克,陈皮10克,昆布30克,海藻30克,乌贼骨30克,黄药子5~10克,香附15克,枳壳10克,郁金10克。胸闷、发憋较甚者加厚朴10克...查看详细(567字节)
10141344:气阴两虚型甲亢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如何?
本证的发病多因郁火耗伤气阴所致。临床表现为颈前轻度肿大或不肿大,神疲乏力,口干咽燥,气促多汗,心悸少寐,面色萎黄,腰膝酸软,便溏纳差,下肢浮肿,指舌颤动;舌质红,苔少,脉沉细数而无力。治当益气养阴、涤痰散结。以牡蛎散合生脉饮加减,药用:黄芪30克,人参(太子参)5克,白术10克,生地20克,白芍15克,首乌30克,麦冬10克,柏子仁10克,桑椹20克,生牡蛎30克,夏枯草10克,瓜蒌仁12克,川芎10克,玄参30克...查看详细(571字节)
10141345:面瘫时临床上如何应用瞬目反射(Br)?
⑴末梢性面神经麻痹反射弧远心路的面神经受损伤时,无论刺激左侧还是右侧,均出现患侧BR障碍的现象,严重缺乏神经支配者的反应电位完全消失。轻度受损和处于恢复过程者,可见到潜伏期延长和振幅减小。BR检查用于末梢性面神经麻痹,特别是颞骨内面神经麻痹的诊断时,最好也要进行神经兴奋性检查(NET)、诱发肌电图检查(EMG)等电诊断法的检查。将上述检查法综合起来进行结果判断分析,可以正确诊断麻痹早期的颞骨内面神经病变的程度...查看详细(1966字节)
10141346:面瘫时如何进行面神经运动诱发电位(Mep)测试?
⑴测试方法①电极安置:长方形表面电极分别置于双侧口轮匝肌和额肌,记录电极与参考电极中心距离2.0cm,记录电极电阻<5KΩ,酒精脱脂并用导电膏,地极置于自下颌、双耳前到头顶纵行环绕头顶1圈。②刺激条件:将单脉冲瞬间强磁场刺激线圈置于头颅顶枕部,找到最佳刺激部位,刺激强度为最大输出的65%,即1.3Tesla(最大输出100%为2.0Te-sla)。③分析记录:滤波为2HZ~10KHz,放大倍数根据需要,波幅最大输出5mV...查看详细(3115字节)
10141347: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测定Net、S-D曲线有何意义?
影响面神经麻痹预后最重要的因素是面神经的去神经程度。神经兴奋性检查(NET)、强度-时间(S-D)曲线的阈值测试,是判断失神经程度的检查法。⑴NET阈值测试应用SET-4210型神经兴奋测试仪,通过双极表面刺激电极进行测试。电极中心间距离1.5cm,将刺激电极置于耳垂下面神经出茎乳孔处,用0.1~1.0ms间隔方形脉冲电刺激面神经干,渐次增强电流,将引起肌挛缩的最小值作为NET阈值。⑵S-D曲线阈值测试将刺激电极置于眉弓上3cm处测试额肌;置于下睑近外眦处测量眼轮匝肌(简称眼肌)...查看详细(1832字节)
10141348:面神经逆行诱发电位的测定有何意义?
Kitani等用猫及豚鼠作实验,以0.01ms的方波20~40ν电脉冲刺激颞骨外面神经末梢,在茎乳孔及面神经水平段用两组电极记录诱发电位,结果记录到潜伏期为160~280μs的逆行电位。若在两组电级之间用微型针刺挟挤神经3~5秒,再刺激时只能在针刺远侧记录到逆行电位。通过放置在动物外耳道的电极也可记录到逆行电位,将此法试用于正常人,记录电极置于外耳道后壁紧靠鼓膜,地极在耳后,刺激面神经的颧支、额支及颌支。用0.1mS的方法...查看详细(1130字节)
10141349: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时检查Baep和Eeg有意义吗?
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进行研究,有文献报道:面神经麻痹者大脑受到侵犯,是由于面神经核的上半部受到双侧皮质支配,因此,一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时,其电生理学特征的改变可通过双侧面神经的上行途径波及到双侧皮质引起脑电活动广泛异常,当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脑干听觉通路及大脑皮层受侵犯时,BAEP和EEG可呈相应变化。胡小怀等对29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进行了BAEP和EEG检查发现,BAEP检查正常17例(58.6%)...查看详细(2385字节)
10141350:应用Gd-Dtpa增强MRI对面神经麻痹诊断有何帮助?
磁共振成像是80年代以来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影象学诊断技术。它不仅可以提供人体不同解剖方位上极为清晰的断面影像,而且,对于反应组织生物化学改变具有重要的潜在能力。磁共振成像目前已应用在全身各个部位疾病的诊断,对于神经系统疾患效果尤为突出。日本矶野道夫应用二乙三胺五乙酸钆(Gd-DTPA)作增强MRI,对面神经膝状神经节及鼓室部造影的效果进行了研究。贝尔氏麻痹患者17例,Hunt氏综合征患者8例,正常者14例...查看详细(1660字节)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