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减压病

急性脊髓型减压病136例临床分析

2009-12-03 journal.shouxi.net A +

急性脊髓型减压病136例临床分析首席医学网2008年12月03日22:47:51Wednesday中华临床医师杂志征稿内科临床新进展研讨班重症与血流动力学大会血液净化技术学习班医学类核心期刊征稿第六届世界中医药大会2009世界高血压大会第四届中国国际白血病急危重病护理交流会IOF亚洲骨质疏松班2009年中国药学大会医学影像学术交流会结直肠肛门外科会议口腔正畸学术会议征稿广东研究生学术论坛

作者:闫双银,钱存荣作者单位:(解放军第406医院,辽宁大连116041)

加入收藏夹

【摘要】目的观察急性脊髓型减压病的综合治疗效果。方法对136例急性脊髓型减压病进行及时加压、高压氧、药物等综合治疗。结果治愈61例(占44.85%),好转72例(占52.94%),无效4例(占2.94%)。结论对于急性脊髓型减压病,加压治疗应越早越好。同时,合理的高压氧治疗、药物、心理干预和功能训练等综合治疗也非常重要。

【关键词】急性脊髓型减压病;减压病;高压氧;潜水医学

由于部分潜水员潜水知识缺乏,近年来减压病的发生率呈快速上升趋势,急性脊髓型减压病是潜水作业中较为严重的一种职业性疾病,对潜水员的健康危害极大[1]。2006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海潜科收治了136例急性脊髓型减压病患者,经积极治疗,均获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2006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海潜科收治的急性脊髓型减压病患者,均为男性渔民,发病前在大连、烟台等地从事潜水捞取海产品作业。年龄18~49岁。住院129例,门诊7例。潜水深度20~75m,每次潜水作业时间25~250min,其中有反复潜水史101例,当日累计潜水作业时间3~14h;有减压病史51例;发病原因均系不遵守减压规定而致病。从发病开始到接受正规加压治疗的间隔时间<2h31例,2h48例,8h27例,24h21例,≥48h9例。全部病例均为急性期入院,符合脊髓型减压病诊断。主要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双下肢截瘫、浅表感觉障碍、大小便潴留、跟膝腱反射活跃,117例患者巴宾斯基征阳性、双下肢肌力下降,伴有不同程度的肩关节及肘关节疼痛23例,双上肢活动障碍3例。

1.2治疗方法:

1.2.1加压治疗全部病例均进行加压治疗,其中117例采用原苏联加压治疗表(简称“苏表”)Ⅲ方案,治疗压力0.8MPa(1MPa=7.5mmHg),治疗总时间31h43min;6例采用苏表Ⅲ方案(治疗压力0.8MPa,治疗总时间25h30min)和13例采用苏表Ⅳ方案(治疗压力1.1MPa,治疗总时间38h47min)。各方案在减压至0.28MPa以下时,间歇吸纯氧。有17例患者经首次加压治疗后,仍有较严重的下肢感觉、运动障碍。14例患者进行2次加压治疗,6例患者进行3次加压治疗,约70%为在其他医疗机构加压治疗不规范致效果不佳而再次加压。

1.2.2高压氧治疗所有患者在接受正规加压治疗同时,给予高压氧(HBO)治疗。HBO治疗方案:0.2~0.25MPa,吸纯氧80min,中间吸空气10min,1次/d,最少做24次,最多做140次。

1.2.3药物治疗按常规急救,尽快稳定呼吸、循环系统功能;根据病情给予呼吸兴奋剂和升压药;躁动、抽搐者给予镇静药物;适当给予扩容、抗凝、激素、中枢兴奋、神经营养类药物;以及应用活血化瘀中药注射液,同时行对症治疗。

1.2.4心理干预主要方法为: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消除或减轻患者对疾病的紧张态度;了解患者的爱好及家庭关系,积极争取家属积极配合;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关爱以增强应对压力的能力;另外,请心理科医生针对不同患者采取相应的心理疏导,消除患者的悲观情绪,积极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孤僻、社交及兴趣等缺乏者采用开导疗法、移情疗法、音乐疗法等[1]。

1.2.5功能训练功能训练并不仅仅是运动,而是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从急性期、卧床期到坐位期、站立期、行走期全面的、个体化的全程康复治疗与训练计划。功能训练计划由经治医师、科主任、护士长、责任护士和康复科主任、治疗师共同研究确定,主要由治疗师来实施康复治疗,经治医师和责任护士指导家属或患者开展训练。

1.3疗效标准参考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1987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2]制定疗效标准。治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未留后遗症;好转:症状、体征明显改善,出院后随访半年,生活完全自理;无效:病情无明显恢复,出院后半年,仍瘫痪在床。

经上述综合治疗后,治愈61例,占44.85%;好转72例,占52.94%;无效3例,占2.21%。见表1。

从发病到接受治疗间隔时间<2h的患者,治愈率达100%,从2h以后,治愈率逐步下降,无效率逐步上升。表1从发病到获得治疗间隔时间与疗效的关系

3.1脊髓损伤型减压病属于重度急性减压病,及时进行正规加压治疗是其唯一有效的方法,同时,高压氧治疗方案选择正确,药物治疗疗程充分,心理干预和功能训练配合进行,可以使大部分病人获得非常满意的治疗效果。

3.2从发病到接受加压治疗间隔时间对急性脊髓型减压病的疗效有显著影响,加压治疗时间越早,疗效越好;加压治疗越晚,疗效越差。

3.3加压治疗只能排除气泡的栓塞作用,有时难以解决继发的生化改变及机能障碍。药物作为辅助疗法,一般应在减压病刚发病时就给药,效果较好。常用药物有血液扩容剂如低分子右旋糖酐、血浆和生理盐水,除了使血液扩容外,尚可抑制血小板黏附和聚集,减少血小板因子的活性,从而阻止血凝,改善症状和体征。此外,小剂量阿司匹林可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释放。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可恢复血管的正常通透性,减少血浆渗出,缓解脑和脊髓水肿。根据病情可用多巴胺、氨茶碱、地西泮等对症处理。另外,使用丹参、川穹、红花、葛根素等活血化瘀中药注射液,可改善局部微循环、抑制因减压病而引起的血小板解聚等。

3.4潜水减压病中以脊髓型减压病病程和治疗时间长,病情恢复缓慢,治疗不彻底易遗留后遗症,常给患者及其家人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4]。如治疗处理不得当,患者很可能会导致肢体残疾。而患者发病以后思想负担加重,情绪低落,心理脆弱,甚至消极对抗治疗,对自己以后能否完全康复丧失信心,甚至产生轻生等念头。因此,开展心理干预不仅可以使病人自觉配合治疗,也是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减少各种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保证[3]。

3.5功能训练计划是在避免出现并发症、保证病人生命的前提下,用最短的时间,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患者的残存功能,使其提高生活自理能力[4]。脊髓损伤患者通过早期康复功能训练,能加快恢复进程,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1]李学文,周海维,孙志勇,等.急性脊髓型减压病100例临床分析[J].中华航海医学杂志,2000,7(2):92.[2]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87:1220-1230.[3]苏娜.加压治疗脊髓型急性减压病的护理[J].山东医药,2007,47(32):167. [4]李湛琅,孟小燕,卢珠倩.心理干预和功能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康复疗效的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2):213.

请您在下面输入常用的Email地址、职业以便我们定期通过邮箱发送给您最新的相关医学信息,感谢您浏览首席医学网!

邮箱:职业: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