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潜水减压病
浅谈潜水减压病
(台湾)(2008-08-31)
早报导读中国第四代战机非西方隐身超音速概念中国空军昨天通过新华社辟谣,称中国的第四代战机是指歼-10战机的改进型系列飞机。
吕元礼:新加坡模式中有“中共优良作风”
黑龙江煤矿爆炸属“责任事故”
马玲:滚雪球的大北京大上海
(联合早报网讯)台湾自由时报报道,潜水是一种多功能的活动。一般人可能很难想像目前社会上存在有多少种类的潜水活动,但在我们过去所接触的潜水人员中,不乏有潜水渔民、休闲潜水爱好者、职业潜水摄影师、水下工程作业人员、军事潜水员,以及水下生态地质研究学者等。 国内特有的潜水族群包括台中地区以凿深水井为业的潜水工人、花东海岸地区水下花石采集者,以及东港一带捕捞热带鱼的渔民们。另外,某些隧道工程人员虽然不是直接在水中工作,却必须暴露在高压的环境下,也属于潜水工作的一种,称为模拟潜水。近年来在各大医院普遍增设的高压氧治疗也同属模拟潜水。由此可见,在国内潜水活动已经以各种面向呈现在我们的工作、休闲及医疗环境中。 随着潜水人口的增加,潜水安全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潜水减压病的案例与日俱增,而减压病以外的其他重大安全问题更是时有所闻。 减压病是指人体暴露于高压环境一段时间后,体内会吸收大量的氮气,甚至逐渐饱和。此时若减压不当,使得空气气泡在组织中形成,将会伤害身体。 ◎发生在潜水之后的减压病就称为潜水减压病,依其症状产生的时程可分为急性和慢性减压病。 ●急性减压病所产生的症状包括轻微肌肉关节酸痛、皮肤搔痒、倦怠等问题。严重时,则可能造成肢体瘫痪、晕眩、肺栓塞、休克,甚至死亡。 通常潜水训练都会提醒,潜水者一旦不幸发生减压病,就必须到设有高压氧治疗舱的医院接受治疗。然而,大多数的潜水员对减压病接受治疗的观念并不正确,误认为只要症状持续不超过一天就可以不必治疗;或是担心影响工作,而延宕就医时间甚至超过一星期。 即使是具有医护背景的潜水爱好者,同样有这些错误的观念,更令人担心。国内许多设有高压氧舱的医院由于医疗条件限制或成本因素考量,并不提供急诊减压病治疗服务,也在无形中加深这些医疗上的误解。 其实,减压病是可以完全治K的急症!所以潜水员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有提供减压病治疗服务的医院,接受最适当的急诊高压氧治疗。 减压病也是可以预防的。一般受过初级潜水训练的潜水员都知道,只要严格依循潜水减压表所规范的潜水时间、潜水深度,以及回到水面的上升速度等几项限制,几乎很少会有减压病的危险性。 现今的潜水员太依赖电子式潜水表,一旦电子表故障,或是忽略了警示讯息,此举将会让自己暴露在减压病的危险中,尤其是慢性减压病。 ●慢性减压病是因为潜水安全知识不足或忽略急性轻微症状而引起的,通常发病于无形,日积月累后竟造成重要骨关节破坏,导致行动不便,甚至严重失能,称为异压性骨坏死。 慢性减压病通常无法再以高压氧加以有效的治疗,严重时,则往往需要置换人工关节,造成个人家庭及社会极大的损失。 潜水活动的普及是社会进步的象徵,安全的潜水则是提升生活品质与素质的指标。身为潜水减压病防治工作者最大的心愿是急性减压病能获得完整的医疗服务,慢性减压病在国内绝迹! (作者黄坤仑为台三军总医院海底暨高压氧医学部主任及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