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襄樊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外科刘剑
[摘要]目的:探讨创伤性结肠损伤的特点和救治体会。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1年9月~2006年12月结肠外伤3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获痊愈,死亡2例。全组病人平均住院时间13.2d。结论:结肠损伤治疗上强调尽早手术,术中探查应全面仔细,谨防遗漏,一期修补或切除吻合对绝大多数结肠损伤是安全可靠的。
[关键词]结肠损伤;一期手术
在腹部损伤中,结肠损伤是较常见的腹内脏器损伤之一,且处理较为困难,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亦较高。笔者回顾性分析该院2001年9月~2006年12月收治的32例结肠损伤病例的临床资料,探讨一期手术在结肠损伤中的运用,以提高治疗水平。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26例,女6例;年龄14~65岁,平均29.3岁。致伤因素:刀刺伤16例,车祸伤9例,钝器击打伤4例,枪伤3例。结肠损伤部位:横结肠14例,乙状结肠4例,升结肠8例,降结肠6例。结肠全层裂伤27例,浆肌层裂伤5例,其中升结肠横断伤1例。有合并伤的11例。1.2治疗方法全组32例均于24h内手术。患者术前均采用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抗感染,防治低血容量或感染性休克,保护重要脏器功能等,然后施行一期手术。其中缝合修补16例,结肠切除吻合术11例,结肠造口4例(均为左半结肠损伤),1例于术中死于失血性休克。1例死于术后发生肠瘘及腹腔内感染,余30例全部治愈出院。
2讨论2.1术前准备由于结肠内容物为含有大量细菌的粪便,伤后腹腔污染严重,损伤往往是合并伤,多发伤伤情严重,伤后休克发生率高。术前必要的准备如肠减压、抗生素的使用,纠正严重的贫血、低白蛋白血症和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是必要的。以尽可能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2.2术中处理2.2.1术中仔细探查结肠损伤.一般探查时可以查明,但需特别注意探查系膜侧肠壁和位于腹膜外的升、降结肠后壁,位置隐蔽谨防遗漏,造成再次手术和患者死亡等严重后果。注重结肠减压与灌洗,由于结肠内有质稠的粪便,且有大量细菌,因此术中结肠减压与灌洗非常重要。从而做到结肠上端空虚、下端通畅,对防止吻合口瘘有积极意义。术中彻底冲洗腹腔和妥善的引流对预防术后腹腔感染有重要的意义。2.2.2术式选择:结肠损伤是否采用一期手术或二期手术,主要取决于致伤原因、损伤程度、伤后时间、患者全身情况、术者的经验及水平等诸多因素。由于结肠壁薄、血运较差、肠内容物流动性差、易胀气、损伤后周围污染重等原因,所以传统的结肠损伤手术治疗一般采用二期手术。我们在临床工作中认为:二期手术治疗时间长,并发症多,护理困难,病人的经济和心理压力较大。只要病例合适,操作得当,行一期手术治疗是可行的。目前对于一期手术的指征多数学者已趋于一致:①伤后至手术时间在8h以内;②青壮年或年龄在60岁以下,血浆白蛋白>35g/L;③无严重的基础疾病如糖尿病或肝硬化等,无合并其他器官的严重损伤;④全身情况好,入院时虽有休克,但易纠正;⑤肠内粪便少,腹腔无严重污染;⑥无肠系膜血管的严重损伤,肠管局部血供良好;⑦低速非爆炸性损伤或刀伤所致的小穿孔。一期修补或切除吻合治疗结肠损伤的优点是手术简便迅速,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患者的心理创伤。但其主要的危险是发生肠破裂漏,引起弥漫性腹膜炎。如果一期手术难于决定时,宁可选择分期手术,切不勉强存侥幸心理。2.3重视术后处理结肠损伤手术,使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分解代谢活跃,并且由于治疗需要,术后近期禁食,人为地加重负氮平衡,使人体白蛋白下降,如不及时补充,难以维持正常血浆蛋白浓度,使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药物药效降低,对人体康复有直接影响,因此术后营养支持非常重要。抗生素应用是结肠手术后必不可少的环节,它和抗厌氧菌药物联合应用,能有效地杀灭结肠内大肠杆菌及厌氧菌,对防治感染有临床意义。其于如保持各引流管通畅,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保持内环境的稳定,有效的预防和及时处理并发症等对预后亦至关重要。总之,结肠损伤处理中,要早诊断,早手术,手术要细致,彻底,根据具体病情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选择合适得当手术方法,才能达到满意效果。一期手术处理结肠损伤,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不增加创伤和住院时间,能减少病人痛苦和心理压力,并发症少,护理方便,临床治愈率高等优点,因此,可在临床上积极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郭有生,周日光,徐以浩.创伤性结肠损伤的处理.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0,5(3):258―260.2.冯小千,单治堂,罗云生.结肠损伤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肛肠病杂志,1998,18:19-203.夏穗生.论低位肠梗阻与急诊一期切除吻合术[J].实用外科杂志,1988,8(I):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