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你的位置:首页>>科普知识结节性红斑发表于:09-02-2510:46
结节性红斑(EN)是一种累及真皮血管和脂膜组织的反应性炎性疾病,常位小腿胫前部皮肤呈红色或紫红色类性结节改变。病因复杂,一般认为与感染,尤其是链球菌感染和药物反应有关。在症状发生前80%以上有上呼吸道感染,其中50%是p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咽炎。结核病亦是重要的诱发因素,特别是儿童。此外,病毒、真菌等感染,溴化物、碘化物、磺胺等药物亦可诱发本病。近来有报道口服避孕药发病者。本病还可在某些疾病中作为一种伴发症状出现,如肉样瘤、麻风、溃疡性结肠炎、局限性肠炎、淋巴瘤、白血病、Behcet病、结缔组织病等。EN的发病机制还不完全清楚,有人认为可能是机体对某些致病微生物抗原的一种迟发型过敏反应;也有人认为是一种免疫复合物疾病。
临床表现:本病多见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6.7。好发年龄在20~40岁,春秋季节多发。急性发病者初期有发热,少数可至39℃以上,伴全身乏力、不适、咽痛、肌肉和关节疼痛,少数可出现关节红肿,活动受限。皮肤损害为成批出现的结节,大小不等,高出皮面,呈鲜红色,周围皮肤水肿,表面温度增高,光滑发亮,中等硬度,有明显的疼痛和压痛。皮损多数对称性分布于双小腿伸侧,数个至数十个不等,结节相互不融合。少数发生于大腿、上臂伸侧及面、颈部。经1周左右结节颜色逐渐变为暗红或紫红色,最后呈黄绿色。结节经3~6周逐渐消退,不发生溃疡,消退后不留瘢痕,可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辅助检查: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一般正常或轻度升高,但在初期,伴有高热、扁桃体炎或咽炎时,白细胞计数及嗜中性粒细胞计数可明显增高。血沉可以加快,同时抗链球菌溶血素“O”可升高,类风湿因子亦可为阳性。有人测定患者血清P2微球蛋白增高。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