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淋巴结结核
2005-1-411:05:31
颈淋巴结结核是发生于颈部淋巴结的慢性特异性感染.多有结核病史,多见于儿童和青年人,当于中医的“瘴疬”.
病因病理
中医学认为由于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气滞伤脾,脾失健运,痰浊内生,结于颈部而发本病。病之发展,肝郁化火,炎烁肺肾,阴虚火旺,加之痰浊酿热,故热胜肉腐成脓,病之后期,脓水淋漓,耗伤气血,可致气血两虚。
现代医学认为致病菌为结核杆菌.其大多经扁桃体、龋齿侵入颈部淋巴结,少数继发于肺或支气管的结核病变.并认为只有在人体抗病能力低下时,才能引起发病.
治疗
(一)普通康复疗法
注意加强饮食营养,但忌辛辣刺激之品.注意休息,宜节制房事,更应舒畅情志.
(二)中医分型与中药治法
1.气滞痰凝
多见于本病初期,肿块坚实,无明显全身症状。苔薄腻,脉弦滑。
[治法]理气化痰.
[方药]逍遥散合二陈汤加减:柴胡12克,当归尾12克12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陈皮12克,法半夏12克,猫爪草12克,百部12克,黄芩12克,丹参12克.
2.阴虚火旺
核块逐渐增大,与皮肤粘连,皮色转晴红.午后潮热,夜间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
[方药]知柏地黄汤加减:知母12克,黄柏12克,玄参12克,麦冬12克,南沙参12克,山楂12克,地骨皮12克,生牡蛎16克(先煎),百部12克,黄芩12克,丹参12克.大便秘结者,加瓜蒌仁12克,火麻仁12克,小便短赤者,加泽泻12克,伴咳嗽者,加川贝12克,瓜蒌皮12克,肿块变软成脓者,加炙山甲12克,皂角刺12克.
3.气血两虚
疮口脓出清稀,夹有败絮样物。形体消瘦,精神倦怠,面色无华。舌淡质嫩,苔薄,脉细。
[治法]益气养血.
[方药]八珍汤加味:党参12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炙甘草6克,当归12克,川芎7克,白芍12克,熟地12克,生黄芪16克,陈皮7克,猫爪草12克,百部12克。腹胀便溏者,加木香12克,砂仁5克(后下)
(三)现代西医西药治疗方法
抗结核治疗:口服异烟肼(每次o.1克,每日3次)1~2年.伴有全身症状或身体他处有结核病变者,加服对氨基水杨酸钠(每次2克,每日4次)或利福平(每日o.45~o.7克,饭前1小时或饭后2小时顿服)或加用链霉素(每次o.5克,肌内注射,每日2次)
(四)外治疗法
(1)初期:用阳和解凝膏掺黑退消敷贴肿块,5~7天换1次。对少敷局限的、较大的、可推动的淋巴结,可考虑手术切除。
(2)化脓:若化脓未熟,改用千捶膏敷贴,已化脓作潜行性穿刺抽脓:从脓肿周围的正常皮肤处进针,尽量抽出脓液,然后向脓腔内注入5%异烟肼溶液或10%链霉索溶液作冲洗,并留适量于脓腔内;每周2次。
(3)溃后:一般初用五五丹或七三丹,次用八二丹药线引流,外盖红油膏,腐脱新生则改掺生肌散,外盖白玉膏,窦道深者,亦可用千金散腐蚀5~7天,再按一般情况处理.对继发感染不明显者,或可行刮除术,将结核病变蛆织全部刮净,伤口不缝合,用链霉素溶液换药。
(五)单味药与经验方治法
(1)枇杷叶500克(去梗及表面之绒毛,压成细面),冰糖300克,放在一起和匀.每次服25克,2~3次.可用于本病初期.
(2)煅牡蛎35克,玄参12克,土茯苓16克.每日l剂,水煎分2次服,可用于肿块皮色转红者。
(3)抱石莲35克,夏枯草28克。每日l剂,水煎分2次服.可用于肿块未溃破者.
(4)拔核法:本病日久,不能内消,肿核小而表浅,体质尚好者,用白降丹粉与米饭捣和,捏成绿豆大扁形,敷于肿核处,外盖太乙膏,每3天换药1次(第2天最痛,第3天即不痛),儿童约4天,成人约10天,即可将枝拔出.对较大而深在并与周围组织粘连者,或年老体弱者,或小儿均不宜使用.
(六)饮食疗法
(1)芋头100克,粳米100克,砂糖适量.将新鲜芋头洗净,去皮,切成块,粳米同煮为粥,粥将成时加入砂糖再煮一二沸即可,分顿随量食用.适用于颈淋巴结结核未溃者。
(2)蝗虫100克,蚕蛹50克,粳米100克.将蝗虫和蚕蛹置瓦上焙干研为细末,粳米加水煮粥,食粥时调入药末3~5食匙,搅匀后食用.适用于颈淋巴结结核未溃者。
预防与护理
(1)积极防治原发病灶。本病的发生主要是结核杆菌通过口腔、龄齿、鼻、咽喉等渠道侵入颈部形成慢性炎症,所以,积极防治上述有关疾病对于防止颈部淋巴结结核的发生是相当重要的。
(2)加强营养,注意休息,精神愉快,适当运动,提高身体素质,增强抗病能力,是预防本病的根本措施。
放心120放心120搜索更多内容:淋巴结全部栏目资讯文章医院医生疾病药品药厂【评论】【进入论坛】【打印】【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