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胫骨内髁骨软骨病

胫骨内上髁骨囊肿(Bone cyst)X线病例

2009-12-03 www.xctmr.com A +

患者关节不适月余,无红肿,余(―)Jsz影像园-共享放射医学资源Jsz影像园-共享放射医学资源Jsz影像园-共享放射医学资源参考意见一:Jsz影像园-共享放射医学资源胫骨内上髁囊状骨质破坏,轻度膨胀性改变,内侧骨皮质菲薄,下方似见骨皮质不连续,内侧似见硬化,未见骨膜反应。关节面尚光整。Jsz影像园-共享放射医学资源胫骨上段囊性占位1:近关节性囊肿可能性大,骨囊肿?2:纤维性缺损?3:嗜酸性肉芽肿?Jsz影像园-共享放射医学资源Jsz影像园-共享放射医学资源参考意见二:Jsz影像园-共享放射医学资源Jsz影像园-共享放射医学资源Jsz影像园-共享放射医学资源结果:Jsz影像园-共享放射医学资源胫骨内上髁---骨囊肿Jsz影像园-共享放射医学资源

相关知识点:Jsz影像园-共享放射医学资源

概述:Jsz影像园-共享放射医学资源  骨囊肿为骨的瘤样病变,又名孤立性骨囊肿、单纯性骨囊肿(simplebonecyst)。囊壁为一层纤维包膜,囊内为黄色或褐色液体。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预后良好。骨囊肿的确切病因不明,学说很多,Mirra推测可能是在胚胎时期少许具有分泌功能的滑膜细胞陷入骨内,结果引起滑液聚集而形成骨囊肿。骨囊肿在其发展过程中很少出现症状,大部分病人是由于外伤造成病理性骨折后产生局部肿痛、肿胀、压痛、不能活动等骨折表现而发现。少数病例表现为局部包块或骨增粗,关节活动多正常,肌肉可轻度萎缩。发生在下肢的患者,偶有跛行。Jsz影像园-共享放射医学资源  临床表现:Jsz影像园-共享放射医学资源  1.好发于4―20岁,多见于5―15岁儿童。好发于股骨颈、股骨上端和肱骨上端。随着年龄增长,囊肿逐渐向骨干方向移动。Jsz影像园-共享放射医学资源  2.一般无明显症状,多数因病理性骨折,出现疼痛、肿胀,功能障碍而就诊,X线摄片才发现此病。Jsz影像园-共享放射医学资源  3.X线摄片显示长骨干D端或骨干部位有椭圆形溶骨破坏,边界清楚,其周围可见薄层硬化带,骨皮质可有轻度膨胀变薄。Jsz影像园-共享放射医学资源  诊断依据:Jsz影像园-共享放射医学资源  1.多见于儿童及少年,好发于长骨干骺端。Jsz影像园-共享放射医学资源  2.无明显症状,或有轻微疼痛和压痛,病理性骨折可为最早症状和体征,或经X线摄片发现病变。Jsz影像园-共享放射医学资源  3.X线摄片显示长骨干骺端有椭圆形密度均匀的透明阴影,病变局限,与正常骨质间有明显界线,骨皮质膨胀变薄。Jsz影像园-共享放射医学资源  4.病理检查可确诊。Jsz影像园-共享放射医学资源  治疗原则:Jsz影像园-共享放射医学资源  1.骨囊肿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刮除、植骨,术中需彻底刮除纤维包膜,以防复发。Jsz影像园-共享放射医学资源  2.合并病理性骨折者,有时骨囊肿可自行愈合。若骨折愈合后,仍残留囊肿,则应作手术。Jsz影像园-共享放射医学资源  3.对于儿童患者,可试用醋酸甲基强的松龙注入骨囊肿腔内。注射量40―200毫克,按囊肿的大小和儿童的年龄而定。Jsz影像园-共享放射医学资源  用药原则:Jsz影像园-共享放射医学资源  1.骨囊肿病者以手术刮除植骨术治疗为主。Jsz影像园-共享放射医学资源  2.近十多年来国内外有用醋酸甲基强的松龙囊肿腔内注射多次,药量示囊腔大小和儿童年龄而定,一般用40―200mg,2个月1次。Jsz影像园-共享放射医学资源  辅助检查:Jsz影像园-共享放射医学资源  骨囊肿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及X线摄片,一般可确诊,查血伊红细胞主要与嗜酸性肉芽肿相鉴别有关。住院手术病人,除基本检查外,酌情选用可选检查专案,一般无需特需检查。Jsz影像园-共享放射医学资源  疗效评价:Jsz影像园-共享放射医学资源  1.治愈:囊腔消失或骨折愈合,骨质修变。伤口愈合。Jsz影像园-共享放射医学资源  2.好转:合并病理性骨折,骨折愈合,骨囊肿大部分愈合或囊腔缩小。Jsz影像园-共享放射医学资源  专家提示:Jsz影像园-共享放射医学资源  骨囊肿是骨的瘤样病变,又称孤立性骨囊肿。经彻底刮除+植骨术后,预后良好。如合并病理性骨折,应按骨折治疗,骨囊肿可能愈合消失,应定期复查。Jsz影像园-共享放射医学资源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