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细胞病毒感染
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在人群中广泛存在。而且,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证明妇女在妊娠初期受CMV原发感染是引起胎儿宫内感染和发育缺损重要原因,甚至有人认为目前它在致畸方面比风疹更为重要。
广泛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CMV感染在人群中随着年龄、社会环境以及经济条件而不同。在发展中国家人群中抗-CMVIgG抗体达90%~100%,而发达国家中仅50%以下的妇女抗体阳性。我国人群中CMV感染也相当严重,根据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1981年的调查,北京市远郊区农民中的30岁以下非孕妇女和女献血员抗-CMV补体结合抗体的阳性率高达96.52%,北京市内30岁以下怀孕26周左右妇女的阳性率为72.6%(115/208),怀孕38周妇女的阳性率为76.84%(136/177)。另有人1992报告,上海地区育龄HCMV-IgG抗体阳性纺为93.5%,<18岁、20~29岁和30~45岁组分别为54.9%、89.7%和95.4%。感染率也与社会经济情况及婚姻状况有关。另有人报道我国先天性CMV感染率(尿病毒分离阳性)为0.46%~1。12%;脐血CMVIgM阳性率为1.25%~4.6%;母乳阳性率为13.3%~18.2%;母乳阳性的婴儿感染率为46.6%~78.9%;我国妇女宫颈感染率为3.5%~4.12%;有宫颈感染母亲的婴儿感染率为25%。
(一)病原学
巨细胞病毒是疱疹病毒属疱疹病毒科乙组疱疹亚科。细胞受染后先是收缩,以后即变圆,逐渐增大,直径可达40μm,是以命名。受染细胞的胞浆内有嗜酸性包涵体,核内有嗜酸性或碱性包涵体,核内包涵体很大,横径可达15μm,周围有一不染色的带与核膜分开,呈所谓“猫头鹰眼睛”的特殊形态。
CMV在形态学上与其他疱疹病毒(如单纯疱疹病毒)类似,直径约200nm,是最大的动物病毒。病毒衣壳为20面立体对称,由162个子粒组成,直径110nm,核酸是双链DNA。核衣壳外常有一层松散的脂蛋白包膜。
人CMV仅能在人胚纤维母细胞中生长,其生长缓慢,接种后5~24天可出现典型的病灶改变,1~2个月后细胞病变可扩展到整个组织培养。
人CMV暂定为一个血甭型。不同毒株之间的抗原性可有某些差异。人CMV象其他疱疹病毒一样有潜在的致癌性。
(二)孕妇的巨细胞病毒感染
1、临床表现孕妇的CMV感染与其他成人一样可分为原发感染、潜伏(或慢性)感染及复发(或再感染)三种情况。
(1)原发感染即首次感染,绝大多数表现为亚临床型。病人可能毫无症状,仅能靠血清学进行诊断。少数病人可表现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上与EB病毒所引起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完全一样,血中异性淋巴细胞亦可明显增多(7%~69%,平均30%),但嗜异性凝集试验为阴性。因此,如临床上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而嗜异性凝集反应阴性者应高度怀疑本病。也有部分病人主要表现为轻度发热,同时有头痛、咽痛及颈部淋巴结轻度肿大等。也有一些病人非常类似病毒性肝炎,可有胃肠道症状、肝大、血清转氨酶明显增高黄疸等。
孕妇的原发感染对胎儿的危险性较大,因病毒常广泛存在于病人的各种器官及血流中,亦可穿过胎盘而感染胎儿。
(2)潜伏或慢性感染:CMV象其他疱疹病毒一样,原发感染之后可较长期地潜伏于病人体内,也可由唾液、尿液及子宫颈分泌物中不断排出。这种病人因不形成病毒血症,故一般不致感染胎儿。而在分娩过程中则可感染小儿。但也有人认为宫颈感染可逆行造成先天感染。
(3)复发或再感染:潜伏在体内的CMV,当机体抵抗力低下时可以复发,病人痊愈后也可发生再感染。这种病人也常表现为亚临床型,无任何临床症状,仅血清学可以诊断。这种病人对胎儿影响远较原发性感染为小。例如,有人观察到7例发育缺陷的婴儿其母亲均有CMV原发性感染,而母亲有复发性感染之10名婴儿中无一例发育缺陷。复发感染时为什么对胎儿的影响较小?有人认为可能是由于复发感染时血中的病毒量较少,而且由于该时母体中往往都有一定水平的循环抗体,这些抗体(IgG)可以通过胎盘,故对少量病毒侵袭胎儿可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也有人认为复发感染和再感染患者也较易引起胎儿的先天感染。只不过这种先天感染较少引起新生儿疾病而仅呈带毒状态,而原发感染则较易引起新生儿疾病。作者曾观察复发感染或再感染孕妇208人,其新生儿的先天感染率为3.4%,但无1例呈现明显的疾病,而原发感染33例中有5例呈现明显疾病。
2、诊断由于本病在人群中广泛存在,故流行病学资料无诊断意义。临床表现绝大多数为亚临床型,故除表现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或病毒性肝炎者外亦无意义。因此主要的诊断根据是实验室资料,一般主要有以下几种:
(1)脱落细胞及组织病理检查:尿沉渣中可检出特征性的巨细胞,但因排出巨细胞可能是间歇性的,故应连续多次标本进行检查。巨细胞大约10~40μm,胞质少而轮廓清楚,核大,核内含有一明显的中心包涵体,与外围边界上的染色质由一清楚的晕轮分隔开,呈所谓“猫头鹰眼睛”特殊形态。其他体液中,如唾液、气管分泌物、胃洗液、奶汁、脑脊液等也可查到此种细胞。因此种细胞在体外破坏很快,故标本应新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