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变多由慢性单纯性鼻炎发展而来,也有不经过这一阶段直接发生慢性肥厚性鼻炎;特点为粘膜、粘膜下层,甚至骨质都可发生增殖肥厚。
1.病理为粘膜上皮纤毛脱落变为复层立方上皮。在固有层中静脉及淋巴管周围有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静脉血液及淋巴液回流受阻,致毛细血管扩张,管壁增厚,粘膜下层水肿,继而发生纤维组织增生,粘膜增生变为肥厚。病变继续发展时由于纤维组织压迫,血液循环发生障碍,毛细血管内压增加管壁变薄,血液成分自壁内经管壁渗入壁外造成组织水肿。由于粘膜增厚的程度各不相同,常以下鼻甲剧烈,中鼻甲前端与下鼻甲前、后端及下缘,可呈乳头状肥厚及息肉样变,鼻中隔粘膜也可肥厚,常多在后段。骨膜增殖反应,造成骨组织有成骨变化,因而鼻甲骨变硬或者呈实质性肥厚。
2.临床表现由于慢性肥厚性鼻炎多来自慢性单纯性鼻炎,因此在临床症状及检查时常可看到两种鼻炎的混合型或过渡型。
一般临床症状与单纯性鼻炎相同,但是鼻塞较严重,多呈持续性。闭塞性鼻音比较重。下鼻甲后端肥大时压迫咽鼓管咽口,则发生耳鸣和听力减退。而其前端粘膜肥厚时阻塞鼻泪管开口,可引起泪溢,继发泪囊炎、结膜炎等因引流不畅而继发的病变。鼻滴常常不多,但在鼻窦口受阻,引流不畅时易诱发鼻窦炎,则脓鼻滴增多。肥厚的鼻甲增加患者的呼吸困难,有效通气量不足,病人经常张口呼吸,加之鼻腔分泌物长期刺激咽喉,容易产生咽喉部慢性炎症改变及咳嗽。嗅觉功能障碍。病变重,时间长者,时常见患者失眠、记忆力减退、精神萎靡及头疼。中鼻甲肥大压迫鼻中隔时,可引起第一支三叉神经痛,产生筛前神经症候群症状。对因治疗,症状即消失。
3.检查鼻腔被肥大的下鼻甲所堵塞,鼻腔底或下鼻道内充满粘液或脓液并难于擤出。粘膜肿胀呈苍白、粉红或淡紫色改变,鼻甲表面不平,呈结节状,特别以下鼻甲前端及其游离缘为重。由于炎性肥厚组织对血管收缩剂不敏感,局部应用麻黄素类药物不能使肿胀明显消退。如以探针触压下鼻甲表面,有硬实感觉,不见凹陷,或触压呈凹陷后难于立即复原。用鼻后孔镜检查,有时可见下鼻甲后端如桑椹状肥厚,或鼻中隔后段粘膜两侧对称性肥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