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一些唾液腺恶性肿瘤手术切除时,同时切除了整个腺体,可能造成口腔干燥症。多项研究表明,口腔干燥环境与念珠菌感染关系密切[12]。
2.2.2放疗引起的组织损伤Paula等[13]研究发现,口腔癌患者中分离出的念珠菌,在放疗后上升了14%。说明放疗对于口腔念珠菌感染有明显促进作用。放疗对口腔组织的破坏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放疗可使口腔黏膜机械保护功能受损,破坏黏膜机械屏障;②放疗后涎腺组织常出现腺实质萎缩、间质纤维化等病变,唾液量减少,黏稠度增加,酶活性降低,蛋白分泌失常等变化[14];③放疗可导致局部微生物菌群种类和数量的变化。念珠菌作为口腔正常菌群有可能成为机会致病菌而引起感染,外籍念珠菌也更容易在口腔定植、繁殖[15];④放疗可引起局部和全身免疫功能低下。
2.2.3化疗引起的免疫功能低下现今普遍使用的化疗药物多是非选择性促凋亡药物,全身免疫抑制作用显著,常引起多系统感染和骨髓抑制。这对于口腔念珠菌的繁殖和致病显然是有利因素。另外,有学者推测,一些化疗药物如甲氨喋呤等,对二氢叶酸还原酶有抑制作用,导致四氢叶酸缺乏,从而使细胞增殖受阻。而口腔上皮细胞生长更新活跃,若缺乏四氢叶酸,常导致口腔溃疡和并发感染,甚至成为致病菌侵入机体的门户[16]。
2.2.4其他抗肿瘤药物作用以往,普遍认为,抗生素和激素的应用是导致菌群紊乱,引起包括口腔念珠菌在内的多种病原菌感染的重要因素[17]。但新近的研究显示,口腔念珠菌感染与局部抗生素和激素的应用关系不大[12]。
3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并发感染的念珠菌种类和特征
口腔致病的念珠菌中,以白色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致病力最强。其中,白色念珠菌被认为是口腔念珠菌病的常见病原菌,也是口腔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致病种类。近年来,许多学者研究发现,非白色念珠菌正在渐渐取代白色念珠菌,成为口腔恶性肿瘤继发念珠菌感染的常见病因[18,19]。
Andrew等[12]调查了120位晚期口腔癌症患者,结果显示白色念珠菌是口腔念珠菌病的主要菌群。调查还显示,非白色念珠菌直接致病的占总人数的25%,间接致病的占19%。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非白色念珠菌,例如近平滑念珠菌,通常对常用的唑类药物(如弗康唑、依曲康唑)不敏感,甚至有耐药现象[19]。有一些甚至对新的唑类药物伏立康唑产生交叉耐药[20]。这给口腔念珠菌病的预防和治疗带来巨大的挑战。
4口腔癌症并发念珠菌感染的治疗
由于肿瘤患者局部和全身抵抗力下降,感染常不易控制,而一旦发生口腔念珠菌病将导致治疗计划中断,影响治疗的效果,使病人生活质量下降,严重者可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故对于口腔恶性肿瘤患者,预防和控制念珠菌感染十分必要和重要。传统的唑类药物对控制包括念珠菌在内的真菌感染普遍具有较好的效果,但近年来对于耐药性念珠菌的发现,研究者们正在寻找一系列新的对抗念珠菌感染的药物和手段。
4.1含茶树油的新药物有研究显示,致口腔感染的念珠菌,包括一些对常规唑类抗真菌药耐药的念珠菌,对于茶树油有一定的敏感性。茶树油对于口腔进展性癌患者感染口腔念珠菌的预防和治疗可能有一定意义[21]。
茶树油是由产自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的一种茶树的叶子提取而成,其主要成分是单帖和半帖类。它具有一定的治疗价值,包括抗炎等,已被人们所认识[22]。另外,它还具有广谱的抗菌作用。已有大量研究证明,它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包括MRSA)、一些口腔致病菌、某些病毒(包括单纯疱疹病毒)都有作用[23]。
对于许多真菌,甚至对唑类药物不敏感的念珠菌,茶树油也有一定的效果[24]。Bagg等[21]用口腔晚期癌症病人口腔中分离到的念珠菌体外琼脂分类培养的方法,确定含有茶树油的口腔保健产品对于念珠菌,甚至是对唑类药物耐药的念珠菌仍有预防和治疗的效果。另外,新一代抗真菌药,如卡泊芬净就还有大量的茶树油类物质,也显示出对耐药真菌的强大抑制效果[25]。毕业论文搜集整理:毕业论文网
共4页:上一页1234顶一下(0)0%踩一下(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