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眩晕症96例临床分析首席医学网2007年02月12日11:23:08Monday中华临床医师杂志征稿内科临床新进展研讨班重症与血流动力学大会血液净化技术学习班医学类核心期刊征稿第六届世界中医药大会2009世界高血压大会第四届中国国际白血病急危重病护理交流会IOF亚洲骨质疏松班2009年中国药学大会医学影像学术交流会结直肠肛门外科会议口腔正畸学术会议征稿广东研究生学术论坛
作者:赵汝宁,黄文强
加入收藏夹向本刊在线投稿【关键词】老年眩晕症;,病因;,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增加对老年眩晕症病因的认识,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对本院急诊科2000~2004年留观的老年眩晕症96例患者进行病因、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的统计和分析。结果本组病因为16种,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居首位,其后依次为颈性眩晕,脑动脉硬化,高血压等。结论老年眩晕症以中枢性为多,其中又以脑血管缺血性病变为主,病因复习,常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因并存,应重视其诊断及治疗。 【关键词】老年眩晕症;病因;临床分析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我国老人逐渐增多。老年眩晕症是日常急诊中最常见的病症之一。现将我科2000~2004年已确诊的96例老年眩晕症进行分析。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96例患者中男41例,女55例。年龄60~69岁33例,70~79岁47例,80岁以上16例。既往病史:高血压24例,糖尿病16例,冠心病13例,颈椎病9例,高脂血症8例,脑血管意外后遗症2例,高血压并糖尿病、冠心病8例,高脂血症并糖尿病、高血压6例,冠心病并颈椎病、糖尿病4例,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并高血压、糖尿病2例。 1.2临床表现96例患者均表现为眩晕、恶心,呕吐72例,视物旋转或自体旋转38例,站立不稳36例,耳鸣18例,耳聋4例,头痛16例,视力模糊12例,上肢麻木11例,共济失调9例,面部麻木8例,水平或垂直性眼震8例,复视4例,晕厥2例。 1.3辅助检查血糖升高15例,总胆固醇升高16例,甘油三酯升高13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9例,心电图检查异常18例,脑电图检查异常25例,X线颈椎片、颈部CT检查:58例显示有颈椎退行性改变、钩椎关节增生4例、椎间隙狭窄3例、椎间盘膨出2例,韧带钙化2例、椎间孔狭窄2例。头颅CT检查:腔隙性脑梗死9例、小脑出血2例、脑萎缩2例。 2结果 病因分析统计结果见表1,本组眩晕病因为16种,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占首位为22.92%;其后依次为颈性眩晕、脑动脉硬化、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高脂血症、前庭神经炎;药物中毒性眩晕等9种疾病在5%以下。老年性眩晕以中枢性为多,其中脑血管缺血性病变占首位。 表1老年性眩晕症的病因及其构成比略 3讨论 老年眩晕症是最常见综合征,有人统计生活在家中的老人50%~60%有眩晕症,该症占老年门诊的81%~91%,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1]。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眩晕原因,而眩晕也常是该病的首发症状,多有高血压及动脉硬化或较重的颈椎病史,常为真性旋转性眩晕,伴恶心、呕吐,面部或上肢麻木,站立不稳,视力、意识障碍;耳鸣、耳聋少,若有耳鸣、耳聋等则提示内听动脉受累;部分患者因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颅内外动脉通过后枕部和顶枕颞部头皮血管建立侧支循环,致使头皮血管扩张引起头痛等自主神经症状;累及小脑及脑干前庭系统时可出现共济失调;若有偏瘫、构音障碍、锥体束征等提示脑干受损。本病症状与美尼尔病极相似,美尼尔病的病理改变为内耳迷路积水和水肿,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旋转性眩晕,波动性感音神经性耳聋、伴耳鸣、耳闷感,间歇期无眩晕,可持续耳鸣,此病在老年人较少见。如有美尼尔病症状同时出现视力、构音、肢体运动障碍,突然跌倒,头痛等神经症状,必须排除脑血管意外。 颈性眩晕是老年眩晕症又一原因,颈性眩晕为椎动脉段受颈椎病变影响引起一过性血流障碍而造成。常见病因颈椎钩突关节骨质增生或颈椎横突孔骨质增生或骨剌形成而变窄压迫椎动脉、寰枕畸形、颈椎外伤后、颈肋、前斜角肌压迫,颈交感神经受剌激引起椎动脉痉挛、脑供血不足出现眩晕。近来有研究认为颈性眩晕主要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为病理基础,有人经过观察颈性眩晕患者椎动脉的形态改变及其对血流速度的影响,认为骨质增生压迫并非主要原因,而椎动脉本身占主导地位[2]。本病特点是头颈左右旋转或前后屈曲时产生眩晕,伴恶心、呕吐,视力障碍,头痛等自主神经症状;同时有动脉硬化、高血压及颈椎骨质增生存在,二者谁为主因,有时难于定论,老年人多有不同程度的变性颈椎病变,大部分50岁以上者X线检查时可显示颈椎骨-关节病变,故不能单纯依据有颈椎骨质增生即诊断颈性眩晕,而必须有阳性被动颈扭转试验,结合颈部X线、CT,脑电图,超声多普勒等检查才可诊断本病。 高血压动脉硬化也是老年眩晕症的常见病因,因血压升高致细小动脉痉挛,动脉内膜纤维和弹力纤维增生,管腔变窄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前庭系统缺血出现眩晕。老年人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易产生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内壁粥样斑块向管腔内凸出、斑块内出血、钙化或血栓形成影响椎基底动脉供血,造成前庭系统缺血引起眩晕[3]。糖尿病可并发动脉粥样硬化及继发性高血压,也可引起类似血管病变。 老年眩晕症的病因是复杂的,多数患者原患疾病较多,有时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常出现在同一患者,病因分析时要考虑到不是单一疾病引起,往往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因并存,但必有一种因素起主导作用,确定其主要因素对临床治疗起指导意义。 老年性眩晕症的治疗以病因治疗为主,如积极控制高血压、治疗糖尿病、防治动脉硬化和高脂血症,治疗颈椎病,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眩晕发作时卧床休息,应用镇静、血管扩张药、解除脑血管痉挛、改善脑供血,促进脑细胞代谢、使用脑保护剂治疗。 【参考文献】 1张素珍.眩晕症的诊断与治疗.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1. 2范丙华,吴良浩,张杰,等.颈性眩晕的椎动脉形态学改变及其对血流速度的影响.中国骨伤,2004,17(1):1-2. 3许贤豪.眩晕.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1997,(4):130. 作者单位:529100广东江门,江门市新会中医院急诊科
(编辑:李木)
请您在下面输入常用的Email地址、职业以便我们定期通过邮箱发送给您最新的相关医学信息,感谢您浏览首席医学网!
邮箱: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