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细胞减少症中西医病因
西医认为:绝大多数粒细胞减少的病因和发病机理为人体对药物或化学物发生变态过敏反应所致。
1、粒细胞增殖成熟障碍(再生障碍型)
2、粒细胞的破坏和丧失过多(免疫型)
a、病毒性感染如流感、麻疹、病毒性肝炎、水痘等
b、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血液中存在粒细胞抗体,多次输血之后及慢性活动性肝炎也有免疫性抗体存在。
c、脾功能亢进时,由于脾脏网状内皮细胞对粒细胞破坏增加,使粒细胞减少。
3、粒细胞分布异常
粒细胞缺乏症为白细胞减少症发展至严重阶段的表现,两者病因和发病机理基本相同,故一并论述。
白细胞减少临床缩减分为原因不明性和继发性两种,前者多见。后者多为化学因素、物理因素、药物及某些疾病,或可见于各种实体肿瘤化疗后、多种血液病、严重感染及原因不明者等。
在我国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的预后良好,粒细胞缺乏症如果治疗不及时,年龄较大或有其他脏器疾患的病人,病死率仍然较高。
白细胞减少症在中医学无此病名,据其主症主要有乏力、头晕、心悸、易外感发热等,归属于中医学“气血虚”、“虚劳”、“温病”、“诸虚不足”等范畴
1、先天不足,禀赋薄弱
2、劳倦过度,损及五脏
3、饮食不节,伤及脾胃
4、大病久病,失于调理
5、外邪侵袭
综上所述,病因不外乎内伤和外感,病机方面不外乎先天后天两个因素。先天的关键在于肾,后天的关键在于脾。本症涉及心、肝、脾、肾诸脏,而主要与脾肾关系密切。精血同源,精足则血旺,精亏则血虚,脾肾不足而引起乏力、头晕、心悸及易感发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