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保持良好情绪...
2.生活规律,不要多活动和...
3.饮食方面...
4.各种血液病,均应注意....
您当前位置:首页》预防护理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包括各类贫血、白细胞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淋巴瘤、骨髓瘤、MDS等,均有不同程度的血液细胞质或量的异常,易出现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在积极治疗疾病的同时,应做好预防感染、预防出血等日常护理工作。
1.保持良好情绪:要对自己的病情有所了解,既使是恶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也是可以治愈的,千万不能有绝望消沉等不良情绪,现代医学已证明不良情绪可严重影响身体的免疫力,影响身体的内分泌等功能。患病时,不良情绪对疾病的治疗和预后有明显的消极作用;反之若保持良好心情,有个开朗的性格对疾病的治疗和预后积极意义。
2.生活规律,不要多活动和外出:病人在疾病稳定或好转后,往往不太注意作息规律,扰乱身体的作息规律不利恢复。血小板减少患者要避免剧烈活动,生活中更要注意不要摔倒、碰撞头部、腹部等部位,以免引起颅内及内脏出血。
3.饮食方面:白细胞减少患者,饮食要特别注意卫生,所用碗筷等用具在使用前用开水冲烫,饭后要漱口,不要吃生冷凉菜,不吃剩饭菜,水果不可多吃,对血小板减少患者,不要吃过硬的食物,以免划伤食管引起消化道的损伤出血,同时也要避免用力,大便保持通畅,如果大便干结,要用点开塞润肠药物等。
4.各种再生障碍性贫血,均应注意避免感染,感染包括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皮肤感染等,无论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都是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重要的诱发和加重因素,如各种溶血性贫血、再障、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MDS等,一旦感染,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均会很快下降,引起出血、贫血急剧加重等症状,甚至会出现危象。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本身免疫功能低下,加之化疗、或使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等,身体的免疫功能极低,生活中,稍有不慎,便会感染,一旦感染,感染灶会很快播散,形成败血症、重症肺炎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病原体可能是细菌,可以是病毒或真菌等。因此,无论在治疗过程中,还是在缓解后均要特别注意预防感染。做到以下几点:
(1)口腔卫生:饭后漱口,口漱淡盐水或口漱口腔消毒液如口泰、朵贝氏漱口液等,或含化华素片,特别对牙周炎或有龋齿的患者更当如此。
(2)碗、筷子、口杯要消毒,不可让别人乱用,在饭前要用开水冲烫后使用或高温消毒后使用。
(3)双手保持卫生,不要持触不洁用品,若接触后要注意洗手。
(4)清洁二阴:大小便后用温水冲洗干净,有条件的话用1:1000的高锰酸钾液泡浴,对白细胞低下的患者或再生障碍性贫血、MDS、淋巴瘤、骨髓瘤化疗后白细胞低下的患者尤为重要。
(5)坚决不食生冷饮食及剩饭菜,避免肠道感染,尤其在夏天特别要当心。
(6)养成戴口罩的习惯:空气中弥漫着细小的尘埃,这些尘埃粘附有许多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在身体抵抗力低下时,吸进呼吸道很易引起感染。此外,在治疗期间注意少接触别人,对探视病人的亲朋保持一定距离,若亲朋有感冒等疾病时要避免接触。
怎样早期发现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若能早期发现,早诊断,就会给治疗乃至治愈争取到机会。那么,怎样才能早期发现是否患了再生障碍性贫血呢?
(1)、贫血――在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早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具体表现为困倦、乏力、活动后心慌胸闷、头晕头痛等。
(2)、免疫功能下降――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早期可有反复的上呼吸道感染、扁桃腺炎、牙龈炎等。若有不明原因的反复感染,则应高度警惕。
(3)、低热――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早期可有不规则的低热,体温通常在38℃以下,有时也会出现高热,是因机体肿瘤代谢旺盛而引起的“肿瘤热”。
(4)、出血――再生障碍性贫血人因凝血机制障碍或血浆中抗癌物质异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以皮肤粘膜上有出血点,淤斑为多见。
维生素C缺乏易导致出血。
维生素C在体内参与多种氧化还原反映,与细胞膜的保护、铁的吸收与贮存、胶原蛋白的合成、氨基酸的代谢等多种生理功能有关。而人类不能利用葡萄糖自行合成维生素C,完全需要由食物来提供,因此当其摄入不足时,就会引起机体发生病理变化。即胶原蛋白合成障碍,结缔组织形成不良,毛细血管脆性增加造成出血。故此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同时应注意,蔬菜应切好就炒,炒好就食,尽量缩短放置时间,以减少维生素C被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