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3月3日电据新华网吉林频道援引吉林日报报道,目前,正是流行性出血热高发季节,为了防止在春季流行高峰暴发流行,3月2日,省卫生厅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加强流行性出血热预防控制工作。
通知要求,各地特别是5个重点地区和20个重点县区,要结合疫情,全力做好流行性出血热防治工作,对重点人群要做好疫苗接种工作。根据卫生部、教育部《关于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通知》精神,对有流行性出血热病例的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疫苗接种,以保护学生健康;各地要结合春季爱国卫生运动,治理卫生环境,消除鼠类栖息场所,广泛开展灭鼠活动;在3―5月份的出血热疫苗接种月活动中,各地要积极做好宣传工作,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大张旗鼓的进行宣传,达到家喻户晓,不断提高群众自我防病意识和能力;继续加强流行性出血热监测工作,时刻掌握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生、发展、趋势变化,科学进行疫情分析,及时作出预测和预警。
另据专家介绍,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以发热、出血、肾损伤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鼠传自然疫源性疾病。近年流行性出血热疫情逐年升高,2004年全省发生流行性出血热1840例,死亡20例,发病率比2003年增长38.11%。而今年1月份全省发生流行性出血热187例,发病率比2004年1月份增长150.68%。专家指出,如果这种情况得不到及时控制,将导致疫情不断上升,死亡人数增加。
由于流行性出血热为鼠传播,发病以农村成年人为主,因此,在各乡镇的防保站均可接种流行性出血热疫苗。在长春市区,市民可以到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防保健门诊接种。该疫苗为两针,接种间隔时间为两周。接种者须16岁以上。另据了解,目前我省疫苗准备充足,仅长春市就储备疫苗上万人份。
1、症状:流行性出血热的主要症状是起病急骤,身体会突然发冷,犹如卧在冰块上,继之发热,好像坐在蒸笼里,体温常常可达40摄氏度。病人有典型的“三红”症状,即颜面、颈部、胸肩部皮肤发红,呈现酒醉状。还有“三痛”症状,即出现眼眶痛、头痛、腰痛,病情严重时会出现烦躁不安、讲胡话,如抢救不及时,病人会很快出现休克、尿闭等肾功能衰竭症状。2、传染源:传染源主要以黑线姬鼠和褐家鼠,人体接触过这些老鼠或吃过老鼠咬过的东西,就会使人体发病。3、传播途径:主要为虫媒传播,也可经接触和消化道传播。4、发病季节: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每年的11月至来年1月份为发病高峰季节。5、易感人群:主要以男性青壮年为主,其他人群亦可发病,发病的多少与接触传染机会的多少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