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史艳菊实习记者钟雯雯通讯员黄越
8月3日,记者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了解到,目前我市已经进入流行性出血热最佳预防季节,那么流行性出血热有哪些症状?如何预防?记者采访了市疾控中心的有关专家。
高烧并伴有全身出血
据疾控中心工作人员介绍,流行性出血热潜伏期一般为7天~14天(最短为4天,最长可达两个月),患病过程分5个时期:即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
流行性出血热发病较急,大多突发畏寒、发热,1天~2天内体温可达39℃~40℃,伴有乏力、倦怠、关节肌肉酸痛等非特异性症状。
典型的特征性表现为:颜面、颈部、上胸部弥漫性充血潮红;头痛、眼眶痛、腰痛;球结膜充血、出血、结膜囊水肿;腋下、上胸部、肩部、背部有出血点,典型者呈搔抓状或条索状;蛋白尿突然增加。
患者还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四肢厥冷、血压下降等症状,尿量逐渐减少。重症者身体出现多处出血,腹痛、腰痛加剧。
感染者常伴有“三高”症状――高血钾、高血容量、高氮质血症。在多尿期,患者身体无力、脱水、低钾、低钠,甚至出现二次休克,也易并发感染,出现感染性休克。
啮齿类动物是“元凶”
据市疾控中心预防控制科科长介绍,流行性出血热的传染源主要是小型啮齿类动物,包括姬鼠属、家鼠属、半鼠、田鼠属、仓鼠和小鼠属。目前我国已经查出36种小哺乳动物自然携带EHF病毒。另外,在家畜、家禽中也存在EHF病毒或自然带毒的情况,包括猫、狗、家兔、牛、羊等。
其传播途径主要有:动物源传播,包括人的伤口与鼠类的排泄物及分泌物接触导致感染;人食用了被鼠类污染的食物导致消化道感染;人接触了被鼠类污染的尘埃导致呼吸道感染;人被鼠类身上带毒的革螨、恙螨叮咬后传染。垂直传播,由怀孕的妇女患者经胎盘传染给胎儿;由怀孕鼠经胎盘传染给胎鼠。
防鼠灭鼠和接种疫苗
据疾控中心工作人员介绍,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充分认识它的危害,了解并掌握相关的预防知识,采取有效的预防手段,是完全可以预防的。一般情况下,人如果感染流行性出血热后可获终身免疫。
他说,灭鼠和防鼠是防止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的关键。床铺不靠墙,睡高铺,屋外挖防鼠沟,防止鼠进入屋内和院内。
其次是灭鼠和防螨。要保持屋内清洁、通风和干燥,注意食品卫生并做好消毒工作,加强个人防护意识。
对发热病人的血、尿和鼠类的尸体及排泄物等要进行消毒处理,防止污染环境。劳动时要防止皮肤破伤,破伤后立即消毒包扎。在野外工作时,要穿袜子、扎紧裤腿,以防螨虫类叮咬。
另外,接种疫苗是预防流行性出血热安全有效的预防手段。目前我市各级疾控中心都可接种流行性出血热疫苗。第一次接种时,一个月内打两针,第二年再打一针加强针,保护期一般可达4年~6年。
我国现已将流行性出血热疫苗纳入常规免疫。
输入您的搜索字词提交搜索表单Webwww.jl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