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角结膜炎 2003-8-2012:46:19
流行性角结膜炎是由病毒感染所致的传染性眼病,其临床特点是发病急骤,结膜充血、水肿、有较多滤泡,角膜上皮细胞下点状浸润。本病的致病病原体是腺病毒,以腺病毒Ⅷ型最常见,常造成暴发流行。
临床表现:1.患眼有异物感、畏光、流泪等症状;
2.眼睑红肿,结膜充血、水肿、有较多滤泡;
3.水样分泌物;
4.耳前淋巴结肿大并有压痛;
5.发病1-2周后,角膜上皮细胞下点状浸润,荧光素染色阳性。
诊断依据:1.有与患者接触病史;
2.典型的眼部症状和体征及耳前淋巴结肿大;
3.分泌物涂片单核细胞多;
4.分泌物或刮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技术检查致病原。
治疗原则:1.局部应用抗病毒眼药,全身应用抗病毒药物;
2.重症者加用皮质类固醇眼药;
3.局部应用抗生素眼药,防治继发细菌感染。
用药原则:1.药物的应用为羟S唑滴眼液或利福平眼液与其他抗病毒滴眼液的一种,必要时加用其他抗生素滴眼液交替使用,睡前涂抗生素眼膏的一种,口服抗病毒药物1-2种。
2.合并角膜上皮下浸润加用皮质类固醇滴眼液的一种。
辅助检查:1.对症状体征典型者检查框限“A”为主。
2.对症状体征不典型诊断未明确可行检查框限“A”、“B”。
疗效评价:1.治愈:症状消失,炎症消退,角膜上皮荧光素不着色。
2.好转:症状、体征减轻。
3.未愈:症状、体征无变化或加重。
专家提示:本病传染性很强,在家庭和集体生活中极易流行。由于接触传染,故须把病人的用具严加消毒和隔离。患本病应及时予以重视,积极治疗,如有角膜上皮下浸润不及时治疗可遗留角膜点状疤痕性混浊,而影响视力。
【相关论坛】【打印】【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