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耳下腮部漫肿疼痛为主要特征。常一侧先发病,以耳垂为中心漫肿,边缘不清,按压有弹性感和疼痛,皮肤不红,颊内腮腺管口可见红肿。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冬春易于流行,学龄儿童发病率较高。预后良好,少数严重患儿易并发脑炎、心肌炎、胰腺炎、睾丸炎等。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正常或稍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在并发脑炎、睾丸炎、卵巢炎时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可增高。
中医将流行性腮腺炎归人“温病”、“温毒”范畴。又称“痄腮”、“蛤蟆瘟”,俗称“大嘴巴”。病因为感受风温邪毒,自口鼻而人,郁而化热,邪热壅阻少阳之络,阳明之经,经脉壅滞,气血流行受阻,而致腮颊漫肿疼痛。
发热,头痛,呕吐,耳下腮部漫肿疼痛。
分二型。①温毒在表型:轻微发热恶寒,一侧或两侧耳下腮部漫肿疼痛,咀嚼不便,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②热毒蕴结型:壮热烦躁,头痛,口渴,纳呆,腮部肿痛,坚硬拒按,咀嚼困难,咽红肿痛,舌红,苔黄,脉滑数。
[养生及治疗原则]
疏风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消肿。
[养生及保健方法]
1.药物法①可选用清热解毒消肿的中药,如荆芥、柴胡、牛蒡子、桔梗、金银花、连翘、夏枯草、板蓝根。再随证选用中药,如温毒在表型选用牛蒡子、荆芥、桔梗、连翘、金银花;热毒蕴结型选用黄连、黄芩、连翘、板蓝根、玄参、马勃。②中成药选用板蓝根冲剂、抗病毒口服液、一洲清开灵。③有清热解毒作用的单味中药有夏枯草、板蓝根、青黛、生大黄。
2.外治法①青黛散,用醋调敷腮部。每日34次。功能清热消肿止痛。②紫金锭或如意金黄散,用水调匀,外敷。功能清热消肿。③生大黄粉、青黛各等分,用鸡蛋清或醋调成稀糊状,外敷患部。有清热消肿止痛作用。④鲜蒲公英、鲜马齿苋、鲜芙蓉花叶、仙人掌,任选一种,捣烂外敷。有清热消肿作用。⑤鲜人掌对剖,以内侧面敷腮肿处。功能清热散结止痛。
3.针灸法取翳风、颊车、合谷,用泻法,发热加大椎、曲池,睾丸肿痛加血海、三阴交。每日1次。用于腮腺炎肿痛患儿。
4.灯心草疗法①取长约10厘米灯心草一节,蘸香油点燃,火苗旺时,快速点灼患侧角孙上,然后提起,如此反复57次。如两侧同时患病,则点双侧角孙。每日1次。用于腮腺炎肿痛患儿。②灯心草灼曲池、外关、合谷、颊车,左病灼左侧,右病灼右侧。每日1次,每次每穴灼5次左右。用于腮腺肿痛患儿。
5.食疗法①马蹄、鲜藕、鲜茅根各250克(洗净,切碎块),加水,武火煮沸后用文火煨20分钟,取汁随意饮服。每日1剂。用于腮腺炎病初发热患儿。②紫菜15克(撕小块),白萝卜5片,同煮汤,加盐,饮服。用于腮部肿胀患儿。③鲜蒲公英全草90克,水煎,去渣取汁,加粳米50克,煮粥,随意服食。用于腮部疼痛而吞咽不便者。④海带、海藻各50克(洗净切碎),小茴香3克,加水同煮,收浓汁,分2次饮服。用于腮腺炎并发睾丸肿痛患儿。⑤白木耳30克,砂糖15克,薄荷3克,水煮。每次1碗。用于津液不足的咽痛口干者。⑥鸭蛋2个,冰糖30克。先将冰糖放人热水中搅拌熔化,待凉后加入鸭蛋搅匀,上笼蒸熟。每日1次,连食7日。用于腮腺炎伴头痛、发热患儿。⑦绿豆60克,煮至将熟时,加白菜心23个,再煮20分钟即成。每日12次,连服4日。用于腮腺炎伴有口渴欲饮患儿。
腮腺炎俗称“大嘴巴”,因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故必须隔离到腮肿完全消退后5日为止。患儿应卧床休息,以防并发症发生。注意口腔清洁卫生,经常用温开水或淡盐水漱口,有助于腮腺管口炎症消除。治疗采用内治和外治相结合,内服清热解毒药效果显著,外敷则消肿止痛快捷。饮食应用清热解毒,软坚消肿的流质或半流质频频饮服,只要休息和护理得当,本病预后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