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是由不同病因所引起的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如发生在胃窦部称胃窦炎,在胃体部则称胃体炎,胃窦及胃体同时发生炎症可称之为全胃炎。患者常有上腹部不适、疼痛、消化不良等表现。
慢性胃炎按病理组织学变化,可分为浅表胃炎和萎缩性胃炎两种。浅表性胃炎炎症仅表现在胃黏膜的表层上皮,有充血和出血,包括糜烂渗出;萎缩性胃炎炎症已累及胃黏膜深处的腺体并引起萎缩。
慢性胃炎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由急性胃炎逐渐演变而成;长期反复进食粗糙食物,过冷、过热的食物,烈酒、浓茶、咖啡刺激及有关药物造成的损伤而致;十二指肠液返流入胃可能是一个重要的致病因素,长期吸烟者,可促进十二指肠液返流入胃,而发生慢性胃炎。近年来研究表明,幽门弯曲菌感染也可能是慢性胃窦胃炎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糖尿病、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都可伴有慢性胃炎,这可能与免疫有关。
慢性胃炎的病情迁延,可反复发作。上腹饱胀不适或疼痛是其主要症状,特别在餐后更为明显,常伴有嗳气、反酸、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胃体胃炎除上述症状外,可出现明显厌食和消瘦,往往伴有缺铁性贫血;而胃窦胃炎较多出现胃肠症状,有时酷似消化性溃疡,可有反复小量上消化道出血,系发生急性糜烂所致,一般可自动止血。
慢性胃炎的病史和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仅能作为诊断的参考,X线钡餐检查也只能提示本病,最后的确诊主要依靠胃镜检查和胃黏膜活检。
本病的治疗首先应除去各种可能的致病因素,如戒烟、戒酒,避免摄入对胃有刺激的饮食和纠正不良饮食习惯,慎用有损害胃黏膜作用的药物。
对伴有胃酸过高或疼痛的患者,可选用普鲁本辛、阿托品、颠茄酊及氢氧化铝凝胶、胃舒平、胃得乐药。有胆汁返流者,特别要戒烟,并服用胃复安普瑞博思等和多潘立酮,增强胃窦部蠕动和加强排空,防止胆汁返流。对萎缩性胃炎消化不良者,可用酵母片、胰酶、多酶片等帮助消化。有缺铁性贫血时,应服用硫酸亚铁等药物。慢性胃炎活检发现幽门螺杆菌者须加服抗菌药物,如胶态次枸橼酸铋、呋喃唑酮、庆大霉素和羟氨苄青霉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