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没有血管;外侧包膜含有大量毛细血管网,其内皮细胞间的裂隙较大,基膜结构不清,具有异常的通透性,可出现漏血现象。血肿外膜中尚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在细胞分裂时可脱颗粒而释放大量纤维蛋白溶解酶原,它们被激活后可促进纤维蛋白溶解,抑制血小板凝集,引起持续性慢性出血[3]。因此,CSDH的扩大,是血浆渗出和新生包膜再出血的速度超过了血肿液化再吸收的速度而引起的[4]。病人脑萎缩、颅内压降低、静脉张力增高及凝血机制障碍等因素,均可促进CSDH的扩大。基于上述观点,CSDH治疗重点及防止复发在于术中是否将局部纤溶物质及纤维蛋白溶解产物冲洗干净,以恢复硬脑膜下腔的正常止血机制。CSDH钻孔冲洗引流手术后,有的病人脑组织很快膨胀,有的膨胀不完全,有报道脑组织完全膨胀在2个月以后。所以术后1周内复查头颅CT脑组织膨胀不完全为正常现象,应等待时间。作者的体会是:①冲洗引流管应采用8号胶管,该管质地柔软,韧性较好,粗细适中。一次性导尿管质地太硬,易插入脑组织,不宜使用。较粗导尿管插入血肿腔困难,并容易插入脑组织,不适合使用。②术后引流管接闭式引流,除引流液体外可以排除颅内积气。大多数病人术后引流液量较少,不超过10ml。考虑原因为血肿清除颅内压减低,脑组织膨胀已到一定程度,剩余的膨胀时间较长。脑组织完全膨胀2~4个月。③术后应注意卧床休息,头偏向血肿侧靠重力作用促进脑膨胀。老年患者避免过早离床活动,以免脑组织在颅腔内摆动拉破桥静脉致出血。④双侧硬膜下血肿,本组12例均一次行钻孔引流手术。有人认为先作一侧(血肿量较大的一侧),10d后再做另一侧。
CSDH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预后大多良好。一般术后2~5d内就可消除头痛、呕吐症状,精神及智力障碍减轻或消失,肌力基本恢复正常,最后治愈出院。但无论是何种手术方法,都可能存在一些并发症的发生,如继发性颅内血肿、气颅、脑脊液漏、血肿复发等[5],本组1例术后2d发现病人神志改变,急查颅脑CT提示继发颅内硬膜外血肿,开颅血肿清除,治愈出院。因此,只要术中对这些并发症的产生有高度警惕,注意手术操作技巧,术后注意观察病情,就可有效地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段国升,朱诚,主编.手术学全集.神经外科卷[M].第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4.90-92.
[2]李立民,张伟东,陈键,等.手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04,25(10):46.
[3]王忠诚,主编.神经外科学[M].第1版.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36-338.
[4]杨朋范,王如密,江基尧,等.手术治疗慢性硬脑膜下血肿318例[J].中华创伤杂志,2000,16(8):475-477.
[5]周跃,颜艾.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并发症防治体会[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8,14(5):315-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