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译者:颜红兵柯元南出版社: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ISBN:7802092310页码:147页码版次:1版装帧:平装开本:16
《美国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2005年修订版)》是根据《慢性心力衰韵诊断与治疗指南(2005年修订版)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病协会(AHA)实用指南工作组报告》编译而成。该实用指南旨在通过介绍已广泛接受的特殊疾病诊断、处理或预防方法。来帮助医务人员做出临床决策。指南试图确定满足多数情况下多数患者需要的实践。该指南的建议反映了专家在复习现在科学证据后的一致意见,旨在提高患者医疗质量。如果将该指南用于制订法规和付费的依据,最终目标就是提高医疗质量和满足患者的最大利益。有关某一患者医疗的最终判断,必须由医师和患者考虑具体情况后做出。
1引言2心力衰竭作为一个临床综合征的特征2.1心力衰竭的定义2.2作为有症状性疾病的心力衰竭2.3作为进行性疾病的心务衰竭3心力衰竭患者的最初和连续临床评估3.1患者的最初评估3.1.1识别患者3.1.2发现器质性和功能性异常3.1.3心力衰竭原因的评估3.2进一步评估患者3.2.1确定功能状态3.2.2确定容量状态3.2.3实验室评估3.2.4确定预后4治疗4.1发生心力衰竭的高危患者(A期)4.1.1控制危险性4.1.2早期发现器质性异常4.2没有出现症状的心脏器质性异常或重构患者(B期)4.2.1预防心血管事件4.2.2早期发现心力衰竭4.3目前或曾经有症状的心力衰竭患者(C期)4.3.1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的患者4.3.2心力衰竭但左心室血分数正常的患者4.4难治性终末期心力衰竭的患者(D期)4.4.1液体状态的处理4.4.2神经激素抑制剂的应用4.4.3静脉应用周围血管扩张剂和正性肌力药物4.4.4机械性及外科治疗策略5特殊人群的治疗5.1女性和男性5.2少数民族5.3老年患者6有伴随疾病的心力衰竭患者6.1心血管疾病6.1.1高血压、高脂血症和糖尿病6.1.2冠状动脉疾病6.1.3室上性心律失常6.1.4血栓事件的预防6.2非心血管疾患6.2.1肾功能不全患者6.2.2肺疾病患者6.2.3癌症患者6.2.4甲状腺疾病患者6.2.5C型肝炎和HIV患者6.2.6贫血患者7生命终末期问题8实用指南的实施8.1医师个人的干预治疗8.2疾病管理系统8.3性能测定8.4全科医师和心脏病专科医师的作用……
然而,常规评估心肌病时没有心内膜活检的适应证。尽管应用这种技术的医疗中心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危险性<1%,但是只有在有充分的理由确信检查结果对后续治疗决策有明显影响时,才应当由有经验的术者进行活检。3.2进一步评估患者一旦确定导致发生心力衰竭器质性异常的性质与原因,医师们在初诊和随诊中应重点对患者进行临床评估。这种临床评估应当着眼于发现症状和其功能结果,并且只要可能,应当评估疾病进展和死亡的短期与长期危险性。这种对患者临床状况的进一步评估,对于选择适当的治疗和监测疗效,至关重要。3.2.1确定功能状态初诊和随诊期间,医师们应当询问日常活动中发生并且可损害患者功能状态的症状类型、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与一般询问患者的有关症状相比,询问有关完成某一项运动的能力可提供更多的信息,因为许多患者通过减少其运动量来减轻不适。对于运动轻度受限的患者,应当询问有关其参加运动或完成剧烈运动的能力。而对于运动严重受限的患者,应当询问有关连续穿衣服、淋浴或盆浴、爬楼梯或完成日常家务劳动的能力,因为完成某一特殊运动能力的变化,一般与临床状态或过程发生明显变化有关。一个有用的方法就是要求患者描述他(她)们愿意但是又不能长期进行的活动,因为完成某些特殊活动能力的变化,一般与临床状态或病程发生重要变化有关。理想的是,这些询问最好应当与直接观察患者在门诊散步或上楼时的状况结合起来。有许多不同的方法已经应用于对心力衰竭功能受限程度进行分级。应用最广泛的标准是NYHA功能分级,但是这种分级系统在观察者之间有很大的差异,并且对运动能力出现的重大变化并不敏感。这些限度可通过正规的运动耐量试验予以克服。测量患者6分钟内能够行走的距离,对于预后具有意义,但是行走距离的一系列变化与临床状况并不呈平行关系。极限量运动试验以及测量耗氧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