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慢性子宫内膜炎

慢性子宫内膜炎的治疗 ― 中国第一不孕不育门户网站

2009-12-01 www.zktj.cn A +

慢性子宫内膜炎的治疗来源:中国不孕不育网(http://www.zktj.cn)   作者:北京安定门中医院不孕不育专家组   

一、概念:  细菌侵犯子宫内膜使之发炎,叫子宫内膜炎。产后感染及感染性流产是造成子宫内膜炎最常见的原因,也是最严重的类型。宫腔内安放避孕器、宫颈扩张搔刮或宫颈电烙术、子宫内膜息肉、粘膜下子宫肌瘤或子宫内膜癌等均可发生子宫内膜炎。引起子宫内膜炎的常见细菌为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二、分型:  按照病程的长短,可以分为急性子宫内膜炎和慢性子宫内膜炎两种。  (一)急性子宫内膜炎:  子宫内膜炎急性期,子宫内膜充血、水肿、炎症细胞浸润,重症者出现化脓。急性子宫内膜炎的主要表现为发热、下腹痛、白带增多、有时为血性或有恶臭、有时子宫略大、子宫有触痛。急性子宫内膜炎可进一步发展为子宫肌炎,输卵管炎及盆腔炎,使病情加重。  (二)慢性子宫内膜炎:  慢性子宫内膜炎可由急性子宫内膜炎转变而来,也可由长期的输卵管炎或严重的子宫颈炎扩散而成;宫内避孕器、分娩或流产后有少量胎盘残留及胎盘附着部的复旧不全也可导致慢性子宫内膜炎;绝经后的妇女,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降低,子宫内膜与阴道内膜均变得菲薄,容易受细菌的侵袭,发生慢性炎症;另外,子宫粘膜下肌瘤、粘膜息肉也能引起子宫内膜的慢性炎症。  慢性子宫内膜炎的主要症状是不规则月经或子宫出血、下腹痛或坠胀感、白带增多、发烧等;另外,子宫增大、有触痛、子宫旁周围组织增厚压痛。如果老年人患了慢性子宫内膜炎则会出现绝经后再次阴道出血,且有白带增多,变得稀薄、血性。  慢性子宫内膜炎经适当治疗,绝大多数病人可以治愈。一定要树立治愈的信心,坚持治疗。否则,将会半途而废。三、病因:  其感染可以由性传播性疾病引起,但有时也可以没有明显的诱因。  主要为细菌感染,感染细菌的种类有: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链球菌、厌氧菌,此外还有淋菌及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体感染。  按照感染的致病菌可以分为结核性和非结核性两种。  结核性子宫内膜炎是由于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多继发于输卵管结核。  非结核性子宫内膜炎较为多见,由一般病原菌感染引起,常见于月经期、流产及分娩后,如分娩时胎盘和胎膜残留、月经期性交、长期子宫出血、不完全性流产感染、消毒不严的妇科检查、子宫腔内操作如人工流产及各种阴道式手术的上行感染、子宫颈炎、阴道炎的上行感染、子宫内膜息肉或黏膜下肌瘤坏死引起的感染。四、西医治疗方法:  (一)、一般疗法。  (二)、清除宫腔残留物及其它异物。  (三)、扩宫引流及雌激素治疗。  (四)、宫腔内给药。  (五)、手术疗法。五、北京安定门中医院不孕不育专家组中医治疗子宫内膜炎观点:  中医认为急性子宫内膜炎的发生一般都有明显的诱发因素,如分娩或是流产、宫腔操作、经期同房等,此时女人胞宫、胞脉空虚、血室正开、气血耗伤,而余血未尽,若调摄失当,或是手术消毒不严格、湿、热、毒邪乘虚而入,与气血相搏结,蕴积胞宫,胞脉,胞络,冲任损伤,正邪交争而成急性发作。至于慢性子宫内膜炎中医认为与温热瘀结、气滞血瘀、寒湿凝滞、脾虚湿瘀或肾阳虚有关。  本病的治疗,首先当辨别寒热与虚实,属热属实者,急当清热解毒、利湿止带、化瘀止痛,以防病势深入;属寒属虚者,当以温肾助阳、散寒除湿、化瘀止痛之法,以利扶正祛邪,在具体疗法上,可选用内服汤剂、外敷、针刺、灌肠等法,根据不同的病情配合应用。六、[本院治愈病案举证]慢性子宫内膜炎―病案  刘某性别:女年龄:26岁住址:北京海淀中关村初诊:2008年4月5日  自述:近2月余经常下腹痛时伴有坠胀感并白带增多,月经淋漓。患者在07年2月份做了药物流产,药流不净而清宫之后有经期同房史,目前时常腹痛难忍,并且带下臭秽,常规检查:子宫体稍大,且子宫附件区压痛明显,阴道清洁度3度。舌质暗红,有瘀点,苔薄白,脉弦涩。  西医诊断:慢性子宫内膜炎  中医辩证:瘀血阻滞  治疗方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处方:当归、川芎、桃仁、红花、赤芍、柴胡、川牛膝、枳壳、生地、香附、甘草等15剂清水煎服。  二诊2008年4月22日:末次月经16日来潮,经量及腹痛现象改善。  处方:当归、香附、牡丹皮、延胡索、乌药、赤芍、枳壳等再服15剂,同时配外用脐贴。  2008年8月患者来电已经怀孕一个月余。原发性不孕、盆腔炎―病案  郭某性别:女年龄:28岁住址:吉林长春初诊:2006年10月30日  自述:结婚一年半未避孕没有怀孕。近半年来感觉右下腹疼痛,经期及同房时加重,同时伴有腰酸,白带量多症状,纳差。妇科检查提示宫颈炎,附件炎、盆腔炎(子宫活动度欠佳,附件增粗)。脉弦细,苔薄黄腻。  西医诊断:原发性不孕,盆腔炎。  中医辨证:肝郁气滞,气滞血瘀。  治疗方法: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清热利湿。  处方:柴胡、当归、赤芍、白芍、川楝子、苍术、黄柏、红藤、小茴香、制香附、延胡索等。  二诊2006年11月25日:自述服药后腹痛症状减轻,仍有腰酸现象,脉弦细数,苔薄舌边红。为气滞湿阻,肾气受损。仍以理气化瘀为主。  处方:柴胡、当归、赤芍、白芍、川芎、生地黄、熟地黄、肉苁蓉、断续、菟丝子、牡丹皮、红藤等清水煎服。  三诊2006年12月3日:仍有轻微下腹疼痛和腰酸,白带量减少。脉弦细,苔薄腻,舌质红,为气滞瘀阻,郁火内蕴。治宜疏肝清热,理气化瘀。  处方:柴胡、当归、赤芍、牡丹皮、炒山栀、制香附、郁金、红藤、败酱草、桃仁、小茴香等清水煎服。  四诊2006年12月17日:腹痛、腰酸减轻,白带正常。苔薄白,脉弦细。  处方:柴胡、郁金、制香附、牡丹皮、赤芍、白芍、当归、红藤、败酱草、薏苡仁、桃仁等清水煎服。  五诊2007年1月25日:无腹痛及腰酸等不适症状,做输卵管造影检查提示双侧输卵管通畅。  六诊2007年3月19日:患者此月停经已过10天,感胸闷,体乏,乳头胀痛,苔薄,舌尖红,脉滑,尿妊娠试验阳性。嘱其注意休息。12月24日生一男孩。女性不孕症、盆腔炎―病案  徐某性别:女年龄:30岁住址:北京市东城区初诊:2007年3月2日  自述:婚后4年未孕。带下3年,伴有小腹胀痛,泛恶纳呆,因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始终未能加以治疗。近几个月来神倦嗜卧,面白痰多,形体丰满,带下粘秽,量多如注,似唾似痰,伴见食少脘闷,嗳气不爽,小腹坠痛,大便不实。婚后4年有过两次怀孕史,但均流产。妇科检查:子宫大小、位置均正常,两侧附件均增厚,压痛明显,诊断为“附件炎”,月经周期尚准量少色深,夹有血块,舌质胖淡,脉象沉滑。  西医诊断:不孕症,盆腔炎。  中医辨证:肝郁脾虚,痰湿下注。  治疗方法:燥湿化痰,疏肝调中。  处方:清半夏、云茯苓、陈皮、炒白术、醋柴胡、淡竹叶、香附米、甘草、木香、白芍5剂水煎服。另以蛇床子、吴茱萸、小茴香、黄柏布包坐浴熏洗。  二诊2007年3月8日:带下减轻,泛恶已除,纳差,少腹胀痛拒按,治法宜理气活血,调胃和中。  处方:醋柴胡、香附米、广木香、川楝子、赤芍、刘寄奴、延胡索、云茯苓、炒枳壳、神曲、干佛手、甘草水煎服。外用药同前。  三诊2007年3月28日:白带量明显减少,无腹痛,痰多泛恶,纳差,治法理气调中,燥湿化痰。  处方:清半夏、炒枳壳、炒白术、云茯苓、广陈皮、香附米、台乌药、醋柴胡、焦四仙、广木香、甘草、水煎服。外用药同前。另服逍遥丸。停药后诸症悉除。妇科检查:附件阴性。次年生一子。原发不孕症、盆腔炎症―病案  段某性别:女年龄:33岁住址:江西省高安市初诊:2008年3月10日  自述:结婚3年未孕,月经量少,带下黄臭。经当地某医院诊断为“子宫内膜炎,输卵管阻塞”,用通液术输卵管仍未通。胸痛失眠,眩晕耳鸣,手足心热,午后低热,形体消瘦,咽干口苦,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少津,脉弦细而数。  西医诊断:原发不孕症(盆腔炎)  中医辩证:肝肾阴虚  治疗方法:滋补肝肾养阴活血逐瘀  处方:沙参、生地、当归、枸杞、女贞子、旱莲草、桃仁、红花、夏枯草、红藤、蒲公英、琥珀等清水煎服。  二诊2008年5月12日:症状:服上方后诸症减轻,认为药已对症。苔薄白,脉象平缓。  处方:原方加减去生地黄枸杞桃仁红花加桔梗土鳖虫水蛭穿山甲等清水煎服。  2008年9月患者来告知已怀孕。女性不孕症、盆腔炎、盆腔包块―病案  赵某性别:女年龄27岁住址:江西南昌初诊:2007年6月18日  自述:以往有过一次人工流产史,术后右侧小腹痛,腰痛,肛门坠胀近期加重,疲乏无力,且近两年未避孕不孕。子宫大小正常,宫体后倾,活动度差,子宫后方可触及一囊性肿块,界限不清,左侧附件(-),右侧附件增粗。B超检查提示有盆腔积液。舌苔薄白,脉沉。  西医诊断:盆腔炎,盆腔包块。  中医辨证:下焦湿热久郁,气滞血瘀。  治疗方法:调气活血,通瘀软坚。  处方:  1.外用:龙凤贴(安阳固本膏)贴脐。  2.橘核、昆布、海藻、鳖甲、夏枯草、当归、赤芍、川楝子、延胡索、香附、茯苓、海蛤粉等清水煎服。治疗过程中以龟甲、牡蛎、益母草、莪术等加减,并用药渣外敷。陆续治疗三个月,腹痛,腰痛等症状消失,盆腔包块和盆腔积液消失,建议做输卵管造影检查,结果提示输卵管通畅,嘱其停药试孕,两个月后停经复查,做尿妊娠试验结果阳性,证实已经怀孕。盆腔炎症、输卵管阻塞(伞端粘连、上举)―病案  赵某性别:女年龄:34住址:辽宁省锦州市德新里居初诊:2008年8月29日  自述:结婚3年,2006年8月孕40天行药物流产一次。2008年3月在当地行子宫输卵管造影:左侧输卵管伞端不通,右侧上举,盘曲,造影剂溢出及弥散差。2008年4~6月在当地行3个月通液治疗,每月做4次,共计12次,由于腰痛逐渐加重终止治疗,后采用中药灌肠,又出现小腹刺痛,且腰痛加剧。08年8月25日B超检查:子宫前位,大小为55mm×47mm×36mm,内膜厚为7mm,右卵巢25mm×15mm,左卵巢26mm×16mm,子宫直肠窝可见32mm×15mm液性暗区。月经周期24~25天,行经5天,量适中,色暗红,血块多,经期下腹痛、腰痛较剧。末次月经08年8月25日,今日已净,平时白带多,黄稠。纳差,多梦,经常感觉四肢寒冷,便秘或便溏,舌淡嫩苔黄,边有齿痕,脉沉细弦。  西医诊断:1.输卵管不通2.盆腔炎症  中医辩证:湿热下注 气滞血瘀  治疗方法:清热利湿 活血化瘀通络  处方:  1、外用:龙凤贴(安阳固本膏)贴脐90天。  2、茯苓、车前子、石楠叶、怀牛膝、仙灵脾、桂枝、路路通、公丁香、柴胡、赤芍、败酱草、川楝子等清水煎服。  二诊2008年9月19日:(不方便来门诊,要求函诊继续治疗)  自述:服上药后在当地做B超检查,盆腔积液明显减少,末次月经08年9月18日,周期25天,腰酸痛,伴右下腹痛,基础体温虽双相但不典型。  处方:守上方加减再服20天。  三诊2008年10月14日:末次月经08年10月12日,周期26天,血量不多,色较以往红,腰痛明显减轻,白带量多,色黄有异味,右下腹刺痛。  处方:守上方加减与温肾暖宫中成药一起内服20天。  四诊2008年11月11日:末次月经08年11月8日,周期27天,经量与以往一样,色正常,量中,腰痛症状消失。  处方:生苡仁、白芍、复盆子、旱莲草、丹参、白芍、紫河车、川楝子、当归、川芎等与养血调经中成药一起内服16天。  2008年12月17日患者来电告知做早孕检验为阳性。多囊卵巢综合征、功能性子宫出血、慢性盆腔炎、卵泡发育不良―病案  余某性别:女 年龄:25住址:北京市丰台区玉林小区初诊:2007年8月1日  自述:结婚2年未避孕未孕。月经周期在30~50天,行经期6~12天,有血块,腹隐痛。末次月经7月21日,经量前3天多,后一直淋漓不尽,在7月29日(月经第9天)做B超未见卵泡发育,在右外医院诊断为慢性盆腔炎及宫颈炎,阴道清洁度Ⅲ°。纳可,饮水一般,眠安,二便稠,平时白带多,阴道淋漓出血伴血块已近半年,小腹经常隐痛,手脚凉。体重54kg,四肢汗毛浓密,舌淡胖,苔薄白,脉沉弦。7月30日做B超:子宫前位,大小为50mm×40mm×49mm,内膜厚度:10mm,左卵巢大小为23mm×21mm,右卵巢大小为21mm×20mm,双卵巢未见卵泡回声,左附件区有一个29mm×25mm异常回声。为囊性实性占位,超声印诊:炎性包块待查。  西医诊断:1.功能性子宫出血。2.慢性盆腔炎。3.内分泌失调(卵泡发育不良)。4.卵巢囊肿?  中医辩证:气血两虚 湿热瘀阻  治疗方法:补气养血 清热利湿 活血化瘀    建议:下月月经第3-5天抽血查内分泌六项;月经结束后的第3天复查B超;  处方:  1、外用:龙凤贴(安阳固本膏)贴脐15天。  2、枸杞子、丹参、车前子、生苡仁、黄芪、泽泻、元胡、茜草、三七等,每日清水煎服1剂内服。二诊2007年9月2日:末次月经8月19日,期间还是有经前少量阴道出血,经量增多4天,后淋漓不尽,腹不痛,有乳房胀痛,今天阴道出血停止,白带不多,乳胀痛消失。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缓。  处方:守上方再服5天,改用中科益肾养血调经汤加减:党参、菟丝子、仙灵脾、仙茅、川断、茜草、山萸肉、生草、生苡仁等,每日清水煎服1剂内服15天。  三诊2007年9月20日:末次月经9月16日,量中色暗红,有小血块,腰痛,腹隐痛,经前下额部起痤疮,口干思饮,舌嫩暗红苔薄白,舌边有齿痕,脉沉滑。在9月18日做性激素六项检查:FSH:1.5↓(3-41);LH:9.5(4.2-126);E2:52.5(25-309);P:1.8(0.11-30.9);PRL:6.1(2-25);T:104.2↑(4-100)。从内分泌结果来看,患者系多囊卵巢综合征(高雄激素血症)。  处方:柴胡、川楝子、枸杞子、丹参、女贞子、川断、复盆子、王不留行、山萸肉、黄精、桂枝等,每日清水煎服1剂内服。并口服妈富隆从月经第5天开始每天1片连服21天。  四诊2007年10月11日:末次月经10月10日,行经7天,量先多后少,没有淋漓现象,周期26天,量少咖啡色,无血块,腹不痛,腰酸,纳少,头昏,舌红苔白,脉细缓。  处方:守上方加减:去柴胡、复盆子等;加鸡血藤、生黄芪、仙灵脾等,每日清水煎服。  五诊2007年11月2日:末次月经10月31日,周期21天。量增多,色红,血块不多,行经5天,第1~2天稍有腹痛,BBT呈双相,经前有乳胀,白带不多,少腹疼痛,舌质暗红有瘀斑,舌苔白,脉沉滑。  处方:守上方加减:去川楝子、桂枝等;加元胡、乌贼骨、山萸肉等每日清水煎服1剂。余某在2008年1月9日来门诊告知2007年11月25日至今月经未来潮,已经停经44天,做B超显示宫内妊娠,心管搏动正常。女性不孕症、盆腔炎、高泌乳素血症―病案  余某性别:女年龄:35岁住址:辽宁鞍山初诊:2007年5月21日  自述:月经停闭七月。病人因进行人工流产,夫妇争吵,心情不畅而引起停经7个月。病人精神疲乏,胸痞心悸,食欲差,腹痛拒按,面目虚浮,带下腥臭。舌质淡,苔薄,脉弦数。检查:B超提示子宫附件未见明显异常。性激素六项检查泌乳素水平增高。  西医诊断:高泌乳素血症  中医辩证:气血两虚夹瘀。  治法方法:补气益血,佐以化瘀清湿。  方药:党参、鸡血藤、生黄芪、补骨脂、水蛭、红法兰、薄公黄、槟榔、琥珀末、炒麦芽、益母草等。  二诊2007年6月23日:病情好转,精神尚可,食欲转健,腹痛减轻,带下减少,无腥臭气。但月经仍未至,病人心情焦灼,胸胁感剧痛。舌红,苔光,脉弦数。  上方加减:夏枯草、薤白、炒川楝子、生白芍、覆盆子、沙参、木香、女贞子等另加中成药,炒麦芽代茶饮。  三诊2007年7月30:病情显著好转。月经来潮,但经量稍多,月经期腰痛明显,经检查诊断为盆腔炎。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平缓。  上方加减:生黄芪、泽兰、益母草、太子参、仙鹤草、鸡内金、何首乌、砂仁、藿香等另加中成药。  四诊2007年10月11日:自述诸症消失,泌乳素水平降至正常。原方续疗两个月停药观察。后随访月经正常,于2008年6月带着5个月的身孕亲自来医院感谢专家组的同志们。继发性不孕、慢性盆腔炎、输卵管不通―病案  孙某性别:女年龄:32岁住址:甘肃省酒泉地区初诊:2007年3月13日  自述:结婚8年,5年前宫外孕,在当地医院服中药治疗,至今未再孕。月经周期错后,5~7天/30~40天,月经量多,色紫暗,有瘀块,经前及经期腰酸腹痛,劳累后疼痛加重,乳胀胸闷,小腹发凉坠疼,带下量多色白,有时微黄。现经后5天。1个月前曾在某医院做子宫输卵管造影,提示双侧输卵管阻塞不通。子宫后位,正常大,正常硬,活动性欠佳;左侧附件增厚,右侧可扪及鸡卵大实质性不整形肿块,活动不良,压痛明显,宫颈光滑,分泌物淡黄色,质粘稠,量中等。面色苍黄,精神不振,舌质暗红边有瘀点,苔白,脉沉弦。  西医诊断:继发性不孕慢性盆腔炎输卵管不通  中医诊断:气滞血瘀  治疗方法:行气化瘀兼以扶正  处方:黄芪、白术、知母、天花粉、三棱、莪术、桂枝、细辛、赤芍、丹参、穿山甲、路路通等清水煎服。  二诊2007年4月15日:服上方后经期腰酸改善,带下量减少,说明药已对症,建议原方服用,并在月经后加服七制香附丸。  三诊2007年8月13日:自述经过治疗身体不适症状一一改善,月经周期规律,复查输卵管已通畅,建议再同方同法,再加强一个月然后停药试孕。  2008年5月患者来电告知已孕3月余。盆腔炎、左侧输卵管通而不畅、右侧积水―病案  蔡某性别:女年龄:25岁住址:天津塘沽某中学初诊:2006年7月16日  自述:未避孕8个月不孕。3年前有过一次人工流产,月经周期28-31天,经期4-5天,量中等,色暗红,有少量血块,平素两侧小腹阵发性隐痛,劳累及受凉后加重,腰酸,饮食、睡眠、二便正常。舌暗苔薄黄,脉沉细。在当地医院妇科检查示输卵管增厚压痛,碘油造影结果子宫大小形态正常,左侧输卵管走形尚可,伞端有少量造影剂溢出,弥散欠佳,右侧输卵管远端上举(粘连),膨大呈腊肠状。  西医诊断:继发性不孕,盆腔炎,左侧输卵管通而不畅,右侧积水。  中医辨证:肾虚血瘀。  治疗方法:活血化瘀、通络散结。  处方:香附、丹参、赤芍、白芍、桃仁、红花、川芎、当归、连翘、小茴香、炙甘草水煎服。  二诊2006年8月28日:末次月经8月20日,月经干净后两次小腹疼痛减轻,轻微腹胀,大便稍稀,舌暗苔薄黄,脉沉细。  处方:香附、丹参、赤芍、白芍、桃仁、红花、川芎、当归、连翘、炮姜、木香、细辛、防己、薏苡仁、炙甘草水煎服。  三诊2006年10月28日:小腹疼痛、腹胀等症状消失,无特殊不适,嘱其做输卵管造影检查,结果示输卵管通畅,继续服用上方。  四诊2006年12月2日:停经43天,尿妊娠试验(+),诊断妊娠。继发性不孕、附件炎、输卵管积水粘连―病案  张某性别:女年龄:27岁住址:河北唐山初诊:2007年8月20日自述:结婚3年不孕。结婚后有过两次人工流产,近一年未孕没有怀孕,月经周期基本正常,量中等,色红,有血块,经前乳房胀痛,腰、少腹、小腹胀痛,来月经后则缓解。输卵管造影检查结果提示输卵管积水、扩张、伞端粘连,B超检查结果输卵管增粗。脉沉细,舌苔白,舌质淡红。  西医诊断:继发性不孕,附件炎,输卵管积水粘连。  中医辨证:虚瘀夹杂。  治疗方法:养血通络。  处方:当归、川芎、赤芍、白芍、茯苓、白术、泽泻、鸡血藤、皂角刺、马鞭草、甘草等水煎服。  二诊2007年9月15号:两天前月经来潮,量一般,色淡红,经前乳房胀痛减轻,脉弦细。  处方:当归、川芎、白芍、茯苓、白术、益母草、丹参、续断、路路通、炙甘草等水煎服。  三诊2007年10月15日:小腹隐痛。脉弦细,舌苔薄白、舌质一般。  处方:鸡血藤、黄芪、丹参、桂枝、赤芍、桃仁、牡丹皮、当归、威灵仙、路路通、大枣等水煎服。  四诊2007年11月10日:经行周期正常,量、色一般,无不适,脉缓和,舌苔正常。  处方:菟丝子、当归、白芍、枸杞、党参、白术、茺蔚子、路路通、合欢皮等水煎服。  服上方50付后做输卵管造影结果输卵管基本通畅,建议再服上方加强一个月后停药试孕。  2008年3月20停经45天,尿妊娠试验提示怀孕。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