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帽状腱膜下脓肿

帽状腱膜下脓肿手术治疗方法/鉴别诊断治疗/临床表现/预防并发症/病理病因

2009-12-01 www.med126.com A +

【概述】 【流行病学】 【病因学】 【发病机理】 【病理改变】 【临床表现】 【并发症】 【辅助检查】 【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措施】 【预防】 【预后】【概述】 返回  帽状腱膜下疏松间隙的化脓性感染,容易扩散,但常限定在帽状腱膜的附丽缘,大量积脓可达100~200ml。脓肿源于伤后头皮血肿感染或颅骨骨髓炎,在小儿偶尔可因头皮输液或穿刺而引起。【治疗措施】 返回  帽状腱膜下脓肿的治疗,除抗菌药物的投给外,均应及时切开引流。方法是在低位作多个切口引流,清除脓液及坏死组织,并用含杆菌肽500μ/ml、1.0%新霉素及0.1%多粘菌素溶液冲洗脓腔,然后放置橡皮引流管,留作术后冲洗引流用。术毕,松松缝合引流切口。术后继续抗感染治疗1~2周,引流管于4~6天内拔除。【临床表现】 返回

  帽状腱膜下脓肿病人常表现头皮肿胀、疼痛、眼睑浮肿及引流区淋巴结肿大,严重时可伴发全身性中毒反应。化脓菌多为葡萄球菌、链球菌及厌氧菌。若处理不善,病人头皮可发生坏死,或向深部侵蚀引起颅骨骨髓炎、硬膜外积脓,甚至导致硬膜下积液和脑脓肿。

...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