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配合梅花针治疗面肌痉挛推荐到首页 □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6年第12期1/2页12
【关键词】面肌痉挛
面肌痉挛以电击性眼睑掣动,同侧面部肌肉痉挛,口角抽动为主症,且发作频繁,不能自主控制。笔者以钩藤饮加减治疗本病1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30例均为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8例,男6例,女12例,年龄最小44岁,最大78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10年。对照组12例,男3例,女9例,年龄最小45岁,最大76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8年。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用梅花针叩刺地仓、风池、颊车、太阳等穴,每穴叩刺10~18次,每日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中药钩藤饮加减。药物:钩藤、天麻、白芷、甘草、生牡蛎、白芍、丹参、全蝎、僵蚕等。每日1剂,分2次煎,合一起,每日2次口服。两组病例均治疗3个月后观察疗效。
1.3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
2.1疗效标准痊愈:眼睑掣动、面肌痉挛、口角抽动完全消失;显效:眼睑掣动、面肌痉挛、口角抽动发作次数或频率明显减少;无效:眼睑掣动、面肌痉挛、口角抽动无变化。
2.2治疗结果见表1。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表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略)
3讨论 面肌痉挛属祖国医学“脾轮振跳”、“颜面抽搐”范畴。多见于中年女性,发病原因不明,可能与精神因素、情志刺激有关。本病属肝胃二经,肝开窍于目,脾主筋;胞睑属脾,脾主肌肉;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若肝疏泄功能失职或暗耗肝阴,或横侮脾土,致肝阳偏亢上扰或风热之邪外侵,引动内风,客于肌腠,肝脾经络不通,肌肤失养,风性善动,在眼面部则筋急抽搐,脾轮振跳。钩藤饮加减方中钩藤、天麻、生牡蛎平肝息风,丹参活血通络,甘草、白芍缓急止痛,全蝎、僵蚕搜风通络,白芷入阳明胃经。全方共奏平肝息风、祛风通络、缓急止痛之功,故用于面肌痉挛治疗效果较好。梅花针叩刺以风池为主穴,能疏风通络、行气活血、醒脑开窍,再配合地仓、颊车、太阳诸穴,则搜风通络,息风止痉之功更著。故钩藤饮加减方配合梅花针叩刺治疗面肌痉挛,能提高治愈率。
作者单位:050011河北石家庄,石家庄市第三医院
(编辑:田雨)
1/2页12评论(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