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探讨磁共振水成像(MR)技术在尿路梗阻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对12例尿路梗阻病人MR检查资料进行分析。所有病例先行3D和2D冠状位泌尿系水成像及FIESTA序列以显示尿路梗阻水平,再在梗阻水平进行薄层T1WI与T2WI扫描,最后行三期动态增强扫描。结果,12例患者中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2例,先天性巨输尿管2例,输尿管结石3例,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1例,输尿管癌2例,膀胱癌2例。磁共振水成像技术与与常规序列结合能提高尿路梗阻性病变的影像学检查及诊断水平,且对患者安全、无创,适合于任何人群,极大地增加了检查的适应证范围。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尿路梗阻
尿路梗阻多由肿瘤、结石、尿路良性及先天性狭窄、外在病变压迫及膀胱病变所致[1],受累侧尿路不同程度扩张积水是其主要间接征象。本文主要探讨尿路梗阻性病变的MRI检查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05年3月至2007年5月经磁共振水成像(MR)检查的泌尿系梗阻患者12例,其中男7例,女5例,平均50.5岁。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Signa1.5TTwinspeed超导型磁共振机,腹部相控阵体线圈(8CHBodyfullfov)在同机AW4.2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
1.2扫描方法
所有病例均先行常规轴位T2WI扫描,明确有尿路扩张积水后,采用FSE重T2脂肪抑制序列作冠状M3DFRFSEMR水成像,扫描参数:TR3000ms,TE500ms,FOV(视野)35~40cm,Thk(层厚)2.4mm,sp(间距)-1.2mm,Matrix(距阵)256×120,NEX1,范围包括双肾、输尿管和膀胱。并分别对两侧尿路行SS-FSE(单次激发)2D厚层MR水成像,沿肾盂出口方向,每侧8层,间隔角度10度,扫描参数:TR6000ms,TE1115ms,FOV35~40cm,Thk60mm,sp0,Matrix384×288,NEX1。同时行冠状位FIESTA序列扫描,扫描参数:TR3.8ms,TE3.6ms,Flipangle(反转角度)50°,FOV35~40cm,Thk5mm,sp0,Matrix256×224,NEX2。当发现明确梗阻段时,再在梗阻水平行横轴位薄层T2WI扫描。扫描参数:T2WITR7000~8000ms,TE120ms,FOV25~35cm,THK4~5mm,sp0~1mm,Matrix256×192,NEX2;并行快速扰相梯度回波(FSPGR)轴位脂肪抑制三期动态增强扫描,扫描位置与横轴位薄层T2WI一致。扫描参数:TR145ms,TE2.1ms,Flipangle80°,FOV25~35cm,THK6mm,sp0,Matrix256×160,NEX0.75;扫描时间14s,扫描时需闭气以减少呼吸运动伪影。先做一次预扫描,然后高压注射器静脉注入造影剂GD-DTPA12~15mL,0.1~0.2mmol/kg,注药速度为2mL/s,注药后20s左右开始扫描,连续重复3次,每次间隔5~10s。采集的3D图像数据在工作站上进行MIP重建,对兴趣区进行三维旋转观察。
12例尿路梗阻患者中显示肾盂输尿管连接部先天狭窄2例;先天性巨输尿管2例;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1例;肾盂输尿管结石3例。MR表现为:患侧肾盂输尿管内圆形或不规则形低信号充盈缺损,若输尿管完全阻塞,则阻塞末端呈倒杯口状,梗阻近段输尿管扩张,增强扫描结石不强化,输尿管轻度强化;输尿管癌2例,MR表现为:患侧输尿管梗阻水平有软组织占位信号,阻塞末端呈偏心狭窄或中断,输尿管壁表现为不规则增厚,病灶呈等T1、等或略长T2信号,增强扫描病变呈轻到中度强化;膀胱癌2例,在MRU表现为自膀胱壁突向腔内的结节状或菜花状充盈缺损,表面凹凸不平,单发或多发,T2WI呈等、低信号,与周围高信号尿液对比鲜明,T1WI呈等信号,增强扫描后明显强化。
毕业论文搜集整理:毕业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