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110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中西治疗

2009-12-01 qkzz.net A +

110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中西治疗推荐到首页 □吴丽清 《中国实用医药》2007年第09期1/3页123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封闭、针灸、中药、合垫联合治疗。结果总有效率97.8%。结论综合疗法治疗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效果满意
  【关键词】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封闭;针炙;中药;合垫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MJDS)是由于外伤,微小创伤、精神因素、合因素等多种因素导致的颞下颌关节及咀嚼肌群出现功能,结构与器质性改变的1组疾病的总称。是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本病虽属功能性紊乱,但疗程较长,经常发作,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自1990年以来我们采用综合治疗法治疗本病110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110例中男51例,女59例,年龄13~55岁,平均27.8岁,疗程最短1d,最长15年,初发病者21例,其余均有2次以上发病史。病人主要表现为:①咀嚼肌、颞下颌关节疼痛或不适;②关节弹响;③下颌运动异常,张口受限。
  
  1.2方法
  1.2.1一般治疗适应病因明确,病程短的病例。
  采取改变单侧咀嚼习惯,禁食过硬食物,避免大张口或缩短大张口时间,热敷、理疗、局部封闭等的对因治疗。
  1.2.2针灸热敷理疗对于肌筋膜功能紊乱综合症状的病例采取针灸治疗,具体方法为:取合谷、下关、颊车穴,留针20min,必要时配合艾灸,1次/d,7次为一个疗程。对于有明显寒冷刺激、精神紧张、创伤、炎症引起的咀嚼肌紊乱疾病的病例,采取热敷,理疗并服用抗炎药物。
  1.2.3中药治疗主要用于咀嚼肌疼痛及炎症的治疗,以行气活血,祛风通络为主,结合辩证加减,基本方药用:川穹12g,红花12g,赤白芍各15g,丹参15g,桑枝12g,威灵仙15g,白僵蚕12g,白附子6g,甘草6g,加减:气血亏虚者加黄芪20g,当归15g,阳虚者加补骨脂15g,桂枝9g;阴虚火旺者加黄连6g,知母15g,湿热盛者加苡仁30g,黄柏15g,关节疾病明显加元胡20g,乳没各30g。每日1剂水煎服,7~10d为1疗程,重者可用2~3个疗程。
  1.2.4正畸合垫活动矫正器,主要用于牙颌畸形导致的关节结构紊乱疾病的治疗,特别适用于可复性盘前移位及不可
  复性盘前移位复位后,由于颞下颌关节的移位是关节盘与关节窝,关节结节及髁突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临床表现可复性盘前移位以关节弹响为主要症状,不可复性盘前移位以张口受限,关节区疼痛为主要症状。方法:利用上颌后牙或下颌后牙合垫式活动矫正器,同时辅以调合,解除牙颌畸形等因素调整下颌至正常位置,以改善关节盘、关节窝、关节结节及髁状突相对位置为正常,从而减轻关节损伤及关节负荷,消除不良关系传入及对神经肌肉干扰而引起的咀嚼肌痉挛,使咀嚼肌,颞下颌关节在咀嚼运动中的功能协调一致。
  
  1.3疗效标准
  治愈:下颌运动无障碍,疼痛,弹响等症状消失;好转:前述症状减轻;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
  
  2结果
  
  110例治愈103例,占93.63%;好转4例,占3.63%;总有效率占97.26%,随访1年无1例复发。
  
  3讨论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MJDS)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病之一,好发于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占本文总发病率的53.63%。110例病例中因寒冷、精神紧张、外伤、夜磨牙引起的咀嚼肌紊乱疾病共39例,占总发病率的35.45%;由牙科治疗时大张口及张口时间过长引起的咀嚼肌紊乱5例,占总发病率的4.5%;由外伤、炎症、偏侧咀嚼、经常进硬物而致关节炎症,关节盘前移位者20例,占总发病率的18.18%;由错合畸形如前牙反合,深覆合等引起关节结构紊乱共46例,占总发病率的41.81%。本文对110例病例,分别根据病因,临床表现的不同,分别采用对因对症的主要治疗加辅助治疗,均收到满意效果。1/3页123评论(0篇)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