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浓缩胆汁综合征

胆石症与胆心综合征

2009-12-01 www.yyjjb.com.cn A +

胆石症与胆心综合征文孙可(主任医师、教授)  

  【病例介绍】  

  病例一:据报载,湖北天门年逾七旬的简老太有冠心病病史,近来因胆石症住院,准备手术摘除胆石。术前一天早晨,简老太由于进食油条出现严重心律失常,当即昏倒,经过紧急心肺复苏,她才死里逃生。

  病例二:45岁的黄女士一直无吃早餐的习惯,10年前分娩过后,体重不断增高,还常出现心前区疼痛,自以为是患了冠心病而发生的心绞痛,自行服用硝酸甘油,但效果不佳,遂到医院进行全面检查。检查结果示:心电图无明显异常;腹部B超示胆囊有多块结石。于是住院行微创胆囊摘除术,术后疼痛再未发作。

  【病例分析】

  油条为何引起心脏病发作

  这还得从胆汁对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作用,以及胆囊的排泌功能说起。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主要在小肠进行,胰液、胆汁和小肠液都参与消化。其中,胆汁可使脂肪乳化,以利于胰液中的脂肪酶将脂肪分解后被机体吸收利用。

  若胆囊出现病变,如患胆囊炎、胆石症时,就会因胆汁分泌减少而不能完成脂肪的乳化过程。当患者进食油腻食物后,脂肪便不能被消化吸收,从而出现腹胀、腹泻。此外,食用油腻食物还会刺激小肠黏膜,引起反射性胆囊收缩以排出胆汁,而胆囊收缩时,胆石就会刺激胆囊壁出现胆绞痛,而胆-心之间的互联便引发了“心绞痛”,严重者会导致心律失常甚至心搏骤停。

  但临床进行胆囊造影时,患者要先吃两个油煎鸡蛋,以通过胆囊收缩达到观察胆囊收缩反应程度及功能状态的目的。

  胆石症为何钟情于F4

  所谓“F4”是指4个以英文字母F开头的单词,即Forty(40岁),Fat(肥胖),Female(女性),Fertile(多次生育)。

  1.Forty(40岁):

  中年后,体力活动逐渐减少,而脂肪的代谢合成大于分解,此时胆囊功能减弱,胆道蠕动减慢,胆汁淤滞,容易诱发胆石症。

  2.Fat(肥胖):

  进食后,在神经调节下,胆囊收缩,胆汁通过胆道流入十二指肠,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而肥胖者一般喜欢吃高胆固醇和高脂肪的食物,因此血液和胆汁中的胆固醇含量也明显增高。当胆固醇处于过饱和状态时,胆汁中过多的胆固醇便沉淀下来,形成结石。

  3.Female(女性):

  据统计,女性胆囊疾病特别是胆结石的发病率比男性高3~4倍。和男性相比,女性不爱活动,体力劳动少,常有静坐习惯。这就使胆囊收缩力下降,胆道开口处的括约肌功能失调,胆囊排空延缓、胆汁淤滞,更有利于细菌的繁殖,形成结石。另外受女性体内雌激素的作用,中老年女性较男性更易发胖,血液及胆汁中胆固醇含量增高。

  4.Fertile(多次生育):

  妊娠是形成胆结石的诱因。正常情况下,分娩和哺乳结束后,脂肪代谢又恢复到原先水平,而多次生育会使胆固醇代谢紊乱,为胆结石形成创造机会。

  临床观察发现,长期不吃早餐的人容易罹患胆囊结石。原因在于晚餐后至次日午餐才进食的空腹时间过长,胆汁长期贮存在胆囊内形成淤积,导致胆汁中的胆固醇在胆囊内沉积,逐渐形成结石。由此可见,黄女士算是典型的F4一族。

  事实上,胆囊炎与胆石症是双胞胎,胆囊炎患者由于胆囊的炎症细胞和致病菌的存在,以及炎症波及胆囊出口,使得胆囊的排空受阻,胆汁浓缩,胆汁中的胆固醇与沉积的炎性物质结合而形成结石。而胆囊结石会刺激胆囊壁,引发炎症或为细菌的侵袭和繁殖创造条件。因此,医生们往往把胆囊炎与胆石症相提并论。

  “胆”“心”不分家?

  胆囊结石除了可引发胆绞痛外,还会引起“心绞痛”(假性心绞痛),医学上称其为“胆心综合征”。究其原因,可从“牵涉痛”的原理加以解释――因为支配胆系的神经和支配心脏的神经在脊髓部位有部分交叉,当胆囊炎症或结石发作时,通过神经反射,可引起冠状动脉收缩、痉挛及冠状动脉血流骤减,从而出现心绞痛、心律失常,心电图也可见心肌缺血的表现。

  胆心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如下:1.先有胆系疾病再继发心脏症状;2.心脏症状随胆的疾病严重程度而变化;3.心前区有不同程度的闷痛或绞痛,每次发作的时间较长,有时可持续数小时,常有心悸、心跳不规则表现,心电图出现心肌缺血改变;4.心脏症状多与进油腻食物或情绪激动有关;使用硝酸甘油或救心丸不易缓解;而用阿托品、杜冷丁则可缓解。

  目前认为,胆心综合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病灶在胆,心脏无病变,系胆疾发作所致的心绞痛,黄女士就属于这一类。另有一种是既有胆的疾病又有冠心病,可因胆疾发作使已有病变的冠状动脉痉挛、心肌缺血,出现心绞痛。这种心、胆同病的胆心综合征患者,在中老年人中为数不少,常会在饱餐、特别是进油腻食物后出现。因此,单纯胆疾所致的心绞痛,不少患者在经过胆囊切除术后,心绞痛也就宣告解除;而心胆同病的胆心综合征,除了治胆还要治心。

  相关链接<<<

  姜维的“胆心综合征”

姜维是三国时期智勇双全的骁将,他本为魏将,后来归属蜀国,得到诸葛亮的信重,任为征西将军。诸葛亮病逝后,姜维任大将军,屡次帅军攻魏,但未能取胜。后来,刘禅出降,姜维不得不投降于魏将钟会。咸熙元(264年),钟会谋反,姜维假装与其联合,想乘机恢复蜀汉,钟会命令姜维带领武士去杀魏将,姜维准备行动时,忽然一阵心疼,昏倒在地,许久才苏醒。因谋反计划泄露,当日魏兵从四面八方冲入宫内,钟会被乱箭射死。姜维在后来的冲突中,疼痛加重,仰天大叫:“吾计不成,乃天命也!”,遂自刎而死。

  以现代医学知识来判断,姜维从“一阵心痛”到“心痛转加”,诊断为心绞痛似无疑问,但是其心绞痛是否由冠心病所致却难确定。在姜维自刎身亡后,魏兵争欲报仇,剖开其腹,发现姜维的胆囊硕大如斗。这也给我们提供了线索,即姜维生前患有胆系疾病――胆囊炎、胆石症。以现代医学观点分析,姜维胆大如斗,显然为胆囊炎、胆石症所致,并很可能因为结石嵌在胆囊管(颈)而致胆囊积水。所以,综合其临床症状(阵发心痛)及“尸检”发现(胆如斗大),就可以给他作出诊断:胆心综合征。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