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疱疮来源:皮肤病症状分析网作者:DERMATOSIS发布时间:2007-06-05
脓疱疮(impetigo)又称为传染病脓痂疹,欲称黄水疮,是由于婴幼儿抵抗力差,或有轻微的皮肤损伤,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或溶血性链球菌而引起的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其特征为丘疹、水疱或脓包,易破溃后成脓痂、系接触传染,蔓延迅速。
病因分析:致病菌主要为凝固酶阳性的金葡菌,其次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少数为凝固酶阴性的白色葡葡球菌。葡萄球菌与链球菌混合感染者亦不少见。某些外界环境如温度较高、出汗较多和皮肤有浸渍现象时,细菌在皮肤上容易繁殖。患有瘙痒性皮肤病,如痱子、虫咬皮炎、湿疹时,皮肤的屏障作用可被破坏,从而易招致致病菌侵入而发生本病。
临床表现:1.初起为点状红斑或小丘疹,迅速变为粟粒、豌豆或更大的水疱,约1—2日后,水疱变为脓疱。2。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者,亦称大疱性脓疱疮。脓疱较大,壁薄而松弛,疱液浑浊,脓汁沉积于疱底部,成半月形的积脓现象,破后露出糜烂面,干燥后形成黄色脓痂。3.由溶血性链球菌或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混合感染者,亦称脓痂性脓疱疮。脓疱疱壁较厚,红晕显著,脓疱破后其渗液干燥结成蜜黄色厚痂。4.多发于颜面、四肢等暴露部位。自觉瘙痒,常因搔抓而不断接种新疹。5,主要发于2-7岁儿童,多见于夏秋季节、接触传染,可儿童中流行。
诊断和鉴别:寻常性脓疱疮可根据流行季节、发病年龄、好发部位及典型脓疤等作出诊断。大疱性脓疱疮及新生儿脓疱疮根据其壁薄松弛的大脓疱及强的传染性等不难诊断。SSSS及深脓疱疮可分别依据其特有的皮损表现确定诊断。
治疗:1.全身疗法根据患者的皮损情况及有无全身症状,酌情给予磺胺类药物或抗生素,如青霉素G(80万一240万U/d,肌注,小儿每日2.5万一5万U/kg,分2一4次给)、新青霉素II、氨苄西林钠(氨苄青霉素钠)、头孢氨苄等。对青霉素过敏者可给红霉素口服(0.25~0.5g,3~4次/日,小儿每日25~50my/kg分3~4次)或林可霉素肌注(0.6g,每8小时一次,小儿每日20一40mg/kg,分2次),或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给予相应的抗生素。对重症新生儿脓疱疮,应给予大剂量敏感性高的抗生素,加强支持疗法,包括输血浆(或全血)或肌注丙种球蛋白。
2.局部疗法以杀菌、消炎、收敛、干燥为原则。如脓疱完整时,可外搽5%硫磺1%樟脑炉甘石洗剂,一日多次。若脓疱较大,可先用消毒注射器抽出脓汁,用消毒棉花吸干后再搽上述洗剂。如脓疱已破溃、结痂,则宜用0.1%乳酸依沙吖啶液或0.5%新霉素液或1:5000~10000高锰酸钾液清洗或湿敷。清除痂皮,而后再外搽0.5%新霉素3%糠馏油糊剂或0.5%新霉素软膏等。新近用于脓疱疮的莫匹罗星(mupirocin)软膏具有起效快、疗效高的特点。[美食中国]
3.对新生儿脓疱疮,可采用暴露干燥疗法。对深脓疱疮,可先除去痂皮,再涂抗生素软膏,以促进溃疡愈合。
4.隔离消毒婴儿室、托儿所、幼儿园如发现患病儿童,应立即隔离,患儿衣被用具等应及时清洗消毒,以防止接触传播,并对居住环境进行消毒。
5.平时注意保持皮肤的清洁卫生,并及时治疗痱子、虫咬皮炎等瘙痒性皮肤病及各种皮肤损伤。
1.安皮肤科一般常规护理。
2.新儿脓疱疮,严格接触隔离常规护理。
3.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脓液外溢引起周围正常皮肤自体接种或通过手搔抓而播散,禁止水洗。
4.搽药前先清洁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