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诺卡放线菌病

诺卡菌病|症状|治疗

2009-12-01 www.yongyao.net A +

奴卡菌侵犯皮肤和内脏,发生局部和全身感染,引起多种临床表现。
1.肺奴卡菌病约75%的病例侵犯肺部,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表现为小叶性或大叶性肺炎,以后趋向于慢性病程,可类似肺结核病表现。咳嗽,开始为干咳,无痰,继而产生黏脓性痰,也可在痰中带血;若有空洞形成,可有大量咯血。常伴有发热、盗汗、胸痛、消瘦、全身不适,体温在38~40℃之间。累及胸膜可发生胸膜增厚、胸腔积液或脓胸,窦道可以穿透胸壁,也可以伸展到整个腹腔内脏,继而引起血源播散。胸部X线表现多种多样,无特异性。如肺段或肺叶浸润性病变,厚壁空洞,坏死性肺炎,大叶性肺炎,单发或多发性肺脓肿,孤立性或多发性结节,胸腔积液,支气管胸膜瘘等,亦可表现为肺内粟粒性阴影,但较为少见。
2.脑奴卡菌病约1/3病例有中枢神经系统受侵犯,多由肺部病灶迁徙而来,少数亦可为原发性。侵犯脑膜引起脑膜炎,侵犯脑实质形成多发性脓肿,亦可以相互融合成大的脓肿。出现脑膜刺激症状或脑占位性病变,可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不规则发热、乏力、抽搐、麻木、偏瘫、颈项强直、视力障碍、神志不清、视盘水肿、淤血、外周血白细胞增高等表现。
3.播散性奴卡菌病常由肺部病变开始血行播散到全身。肾脏是继脑以后较常见受累的部位,同时可发生心内膜炎、心肌炎和心包炎。肝、脾、肾上腺、胃肠、淋巴结以及肋骨、股骨、椎骨、骨盆和关节亦可受累。而胰腺、甲状腺、眼、耳、脊髓、垂体、膀胱受累较为少见。
4.皮肤奴卡菌病常由植物损伤皮肤后引起病原菌侵入而发病,亦可由肺部病变扩展而来。可呈链状排列的皮下结节群出现于臂部,表现为孢子丝菌病样奴卡菌病,也可表现为脓肿及慢性瘘管或疣状损害类似皮肤结核,有的病人可发生广泛的水疱性皮疹,有的病人可发生坏疽性皮肤奴卡菌病,其表现开始为疼痛的皮下结节,表面皮肤潮红,以后迅速扩展并溃破,溃疡的边缘不规则,并向内陷入,溃疡表面有黏滞的黄白色脓液。疾病病因(查看内容)在奴卡菌属中,能引起人类疾病的主要有星形奴卡菌、巴西奴卡菌、鼻疽奴卡菌和豚鼠奴卡菌,以前两者为多见。病理生理(查看内容)本病经皮肤或呼吸道感染,然后直接向周围组织蔓延,主要病理表现为化脓性肉芽肿样。诊断检查(查看内容)诊断:本病的诊断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查,找到病原体才能证实。因此,对临床表现怀疑本病的病例,应及时进行多途径检查。
实验室检查:
1.直接镜检取痰、脓液、脑脊液找病原菌。
2.培养有奴卡菌生长。
其他辅助检查:胸部X线表现多种多样,无特异性。如肺段或肺叶浸润性病变,厚壁空洞,坏死性肺炎,大叶性肺炎,单发或多发性肺脓肿,孤立性或多发性结节。鉴别诊断(查看内容)同时应与有关的疾病相鉴别,如放线菌病、结核病、各种肺部真菌病、细菌性脑脓肿、癌肿、肉瘤、孢子丝菌病、其他放线菌及真菌引起的足菌肿等。治疗方案(查看内容)首选磺胺类药物。常用磺胺嘧啶(SD)6~10g/d,至少用到全部症状和体征消失6周以后。有迁徙性脓肿或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应连续治疗1年,以防止潜在病变复发。同时应用甲氧苄啶(TMP)可提高疗效。其他磺胺类药物如磺胺噻唑(ST)、磺胺甲f唑(SMZ),亦有良好疗效。急性期可加用链霉素1~2g/d。脑部感染者可加用环丝氨酸,每6小时250mg。对脑脓肿、脓胸等,尚可辅以切开排脓及切除坏死组织。并发症(查看内容)并发心内膜炎、心肌炎、心包炎。预后及预防(查看内容)预后:一般局限性者预后佳,播散性者预后差。
预防:早期合理治疗可免于播散的发生,联合协同用药效果更好。流行病学(查看内容)奴卡菌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文献报道从4个月至87岁均有发病,但以中年以后为多见。男性约为女性的2倍。本病为外源性感染,在正常人体内尚未发现有奴卡菌寄生。本病遍布于全世界,农民及园艺工人发病率较高。我国在江苏、北京、陕西、四川、新疆、湖北等地均有病例报告。诺卡菌病相关药品磺胺嘧啶甲氧苄啶更多相关药品诺卡菌病相关疾病放线菌病结核病各种肺部真菌病细菌性脑脓肿癌肿肉瘤孢子丝菌病更多相关疾病相关出处:《内科学》,《传染病学》温馨提示:如果您怀疑自己有某种健康问题,可在线咨询专家或尽快去医院就诊治疗。声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实际情况以医院诊断及医嘱为准,用药安全网不对患者因不当诊疗造成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诺卡菌病相关疾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