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肠梗阻中西医结合疗法复方大承气汤急症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06-8106(2004)01-0057-01
笔者自1994年9月~2003年10月以“复方大承气汤”结合西医治疗粘连性肠梗阻53例,效果较好,现总结如下。
53例中,男34例,女19例,年龄31~65岁;病程最长者12年,最短者15天(
2.1
2.2中医治疗用“复方大承气汤”治疗。处方如下:大黄15g(后下),芒硝9~15g(冲服),厚朴15~30g,枳实15g,桃仁9g,赤芍15g,炒莱菔子15~30g。用法:厚朴、炒莱菔子、枳实、桃仁、赤芍煎2次,浓缩约200ml,纳大黄煮2沸,去渣取100ml,再纳芒硝,待温后分2次灌服。灌服
2.3中转手术参考条件保守治疗12~36h,症状无好转,病情加重,出现如下情况者,应作为手术指征:(1)梗阻已合并腹膜炎;(2)持续性腹痛伴有腰背部放射痛和强迫体位,以及腹部触及压痛性包块或腹腔渗出液明显,腹腔穿刺出血性液体者;(3)腹痛加剧,体温升高38℃以上,脉搏增至100次/min以上,白细胞高达12×109/L以上,梗阻伴有早期休克者[1]。
临床治愈(经非手术治疗后,腹痛、呕吐症状消失,肛门排气、排便,腹软无压痛,无肠型及包块,肠鸣音恢复正常,腹透无液平及积气)42例,治愈率为79.2%;无效(非手术治疗后,症状体征改善不明显,中转手术)11例,无效率20.8%。
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是临床常见病。中医学认为,肠道为传化之腑,“以通为用,不通则痛”。手术后引起肠道气机痞结,通降功能失调,致肠内容物不能顺利通过而引起肠梗阻,以痞、满、燥、实为主证,治宜通里攻下,行气活血,方用“复方大承气汤”。其作用机理主要有:改善肠道运动及肠血流量,影响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并有抗菌及利胆作用;同时还可促进腹腔内血液吸收,预防手术后腹腔的粘连,并有利尿、降压及降血脂等作用[2]。方中“大承气汤(大黄、厚朴、枳实、芒硝)”可调节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严重创伤或感染后MODS发生率[3]。“大承气汤”还能减轻菌血症的严重程度或帮助小鼠度过菌血症期,恢复健康,具有良好的体内保护作用[4],临床上再配合西医支持疗法以纠正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胃肠减压及胃管灌注中药弥补了传统中医服药方法之不足。特别是手术次
1夏振龙.肠梗阻诊治的进展.实用外科杂志,1991,8(9):432.
2魏忠.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急性肠梗阻120例临床观察.新中医,2002,34(10):41-42.
3邢迎红.大承气汤对危重症患者单核细胞表面人白细胞抗原DR表达的影响.中国急救医学,2002,22(4):21.
4胡萍.大承气汤及大黄治疗小鼠细胞性腹膜炎.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20(1):25-26.
作者单位:364000福建省龙岩市第二医院急诊科
(编辑李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