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腹腔镜手术对脏器的机械刺激常规开腹手术时过多的机械刺激,如牵拉、夹持、握捏胃肠腔等操作损伤浆膜。组织长时间缺血或水肿,增加了腹腔感染的可能,使腹腔内炎症渗出增多,术后易发生再次粘连,产生肠道梗阻。腹腔镜手术对腹内脏器的机械刺激牵拉较少,持续时间短,避免和减少了人为的和外源性因素对腹腔内脏器的不利作用,减少或避免了以上情况的发生,使腹腔腹膜的损伤最小,减少了粘连的再发生,减轻了粘连的程度,有利于胃肠功能的早日恢复。
2.1.4腹腔镜手术下脏器的暴露传统手术打开腹壁腹膜,脏器大范围的暴露于空气中,使组织表面干燥,组织也因缺氧、缺血而致水肿,加重炎症反应,引起纤维渗出导致腹腔内网膜组织与脏器、脏器与脏器之间粘连,发生肠梗阻,而直接影响到胃肠功能的恢复。腹腔镜手术是通过气腹,在密闭的腹腔内进行手术操作,腹腔及脏器不暴露于空气中,避免了内毒素的污染,减少了炎症反应,胃肠功能受影响较小,运动功能可迅速恢复,减少了纤维蛋白的沉积与腹腔粘连的发生和程度。
2.2腹腔镜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适应证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改进和手术经验的积累,原来为腹腔镜手术禁忌证者有可能成为适应证,腹腔镜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就是典型的范例。我们认为,利用腹腔镜治疗粘连性肠梗阻适宜于以下情况:(1)有1~2次手术史的单纯性梗阻,腹胀较轻;(2)伴有局限性包块,固定在腹部某一部位;(3)经保守治疗患者排气排便,但梗阻症状反复发作;(4)腹部手术后慢性腹痛腹胀反复发作。禁忌证:(1)有严重腹胀,术中探查见广泛粘连;(2)多次开腹手术后粘连广泛且致密;(3)机械性肠梗阻使肠管严重扩张;(4)已作过肠排列;(5)估计已有肠绞窄和不宜气腹者。
2.3腹腔镜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时应注意的问题(1)第1穿刺孔的选择非常重要,是此手术成功的基础。原则上应距原切口5cm以上,并尽可能选在脐部周围,尽量直视下不开放式置入套管针,也可以用气腹针在左腋前线第9肋间穿刺,这个位置很少有粘连[3]。其余各孔位置应根据腹腔内情况及术中需要来决定和调整;(2)先分离脏器与腹壁的粘连,为下一步手术形成空间;(3)分离肠管腹壁粘连时,应遵循“宁伤腹壁,勿伤肠管”的原则,尽可能保留肠管壁的完整性[4]。若发现恶性肿瘤,则应中转开腹;(4)腹壁创面可以电凝压迫止血,肠管创面止血应以压迫、缝合止血为主,忌用电凝。
2.4预防术后再粘连的措施(1)分离时操作轻柔,尽量勿伤肠管;(2)术后彻底止血,取尽血凝块;(3)彻底冲洗腹腔,以稀释腹腔创面上炎症介质和纤维蛋白原;(4)术后于创面上留置防粘连药物,可用生物蛋白胶、透明质酸钠封闭膜性创面。
腹腔镜技术诊治粘连肠梗阻不仅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腹壁损伤,而且由于腹腔镜手术从各个方面减少了对腹腔脏器的刺激,使手术对胃肠功能的抑制处在最低限度,有利于患者术后胃肠道动力的恢复。
[1]卿三华,彭明,侯宝华,等.肠梗阻768例病因分析[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0,15(4):242-243.
[2]吴志明,娄建平,孟兴成,等.腹腔镜与开腹肠粘连松解术的对比研究[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4,4(1):41-42.
[3]廖伟春,罗宇芳,刘映宏,等.腹腔镜技术在非创伤性急腹症的应用[J].实用全科医学,2004,6:526-527.
[4]吴玉汇,徐殿仁.腹腔镜治疗粘连性肠梗阻12例[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2,17(8):508.
转贴于中国论文下载中心http://www.stud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