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硼酸中毒

上海市公共卫生公益电话服务网

2009-12-01 wsj.sh.gov.cn A +

职业病防治与中毒控制相关知识日期:2008-05-04

一、氨是什么?  ◆氨为无色、具有强烈刺激性臭味的气体,比空气轻,与空气混合时,能形成爆炸性气体

二、哪些工作场所可能接触氨?  ◆浓氨可直接制作氨水,用作农业肥料,氨气可用于制造硫胺、尿素等多种化肥  ◆于制药、塑料、农药、合成纤维等工业中及工业用的清洗液中都含有氨

三、氨中毒有哪些临床表现?氨主要是经呼吸道吸入。  ◆轻度中毒:氨对上呼吸道粘膜及眼有强烈刺激,引起眼睛红,咽痛、咳嗽  ◆中度中毒:声音嘶哑、胸闷;呼吸频速、甚至憋气,呼吸困难  ◆重度中毒:剧烈咳嗽、咯大量粉红色泡沫痰、气急胸闷,呼吸困难、明显发绀  ◆皮肤与含有氨的液体接触,可引起碱烧伤,局部红肿,有水泡;  ◆眼睛接触高浓度的氨气或溶液,会导致眼烧伤甚至失明

四、现场抢救要点  ◆一旦发生事故,用湿毛巾尽量捂住口鼻,切忌到处乱跑,增加氨的吸入  ◆眼接触:眼灼伤应及时用3%硼酸液或清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经口摄入:误服者给饮牛奶,忌洗胃;不要引导他呕吐,不能服用活性炭  ◆吸入:必须将人员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  ◆皮肤接触:皮肤灼伤应迅速用3%硼酸液或清水充分冲洗  ◆在抢救和救治时应特别注意加强通风及吸氧

五、预防措施  ◆氨作业工人应进行作业前体检,患有严重慢性支气管炎等禁忌征者不宜从事氨作业  ◆工作时应选用耐腐蚀的工作服及防毒口罩  ◆使用氨水时,作业者应在上风处,防止氨气刺激面部  ◆操作时严禁用手揉擦眼睛,操作后洗净双手  ◆防护皮肤污染,可选用5%硼酸油膏

一、容易引起铅中毒的作业  ◆铅矿开采、烧结、精炼、含铅金属和合金的熔炼  ◆蓄电池制造,废旧蓄电池回收及加工,印刷业铸字和浇板  ◆电缆包铅,自来水管道、食品罐头及电工仪表元件焊接  ◆拆修旧船、桥梁、建筑物时的焊割作业  ◆用铅化合物制做颜料、油漆、橡胶、塑料、玻璃、陶瓷、炸药等作业

二、可能导致的职业病  以职业性慢性铅中毒居多,急性铅中毒较少见

三、铅中毒早期症状及特异性临床特征  ◆慢性中毒:早期症状常不明显,多表现腹部隐痛、腹胀、便秘等;病情加重时,可出现腹绞痛、贫血和轻度周围神经病;重者可有铅麻痹、中毒性脑病  ◆急性中毒:多因消化道吸收引起。常在口服铅或铅化合物数小时发病。患者突然食欲急剧减退,甚至不能进食,恶心、呕吐、便秘、腹胀、阵发性腹绞痛、面色苍白、出冷汗、烦躁不安、血压升高;重者发生中毒性脑病,出现痉挛、抽搐、甚至谵妄、高热、昏迷和循环衰竭;此外可有中毒性肝病、中毒性肾病及贫血;也可出现麻痹性肠梗阻  ◆典型病状-铅绞痛:接触较高浓度铅的劳动者出现腹痛,应首先考虑铅中毒性铅绞痛的可能。铅绞痛是腹部持续性疼痛,常阵发性加剧,难以忍受。部位多在脐周或下腹部,少数在上腹部。发作前常有腹胀或顽固性便秘

四、预防措施  ◆避免开放式作业  ◆工作场所注意通风  ◆作业时应穿防毒工作服,戴手套  ◆禁止在工作场所饮食、吸烟  ◆下班后认真洗澡,换洗工作服  ◆作业场所空气中铅浓度超标时,应佩戴过滤式防尘口罩或电动送风式呼吸器

五、铅中毒的处理  ◆一旦发现中毒病人应首先使病人脱离接触,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驱铅治疗

六、去医院就医时应向医生提示的内容  ◆从事过的职业及时间  ◆目前工作的种类及作业场所环境  ◆症状出现的时间及类型  ◆生活习惯、疾病史和家族史(家人患病情况)  ◆提示医生为病人做尿铅或血铅检测

硫化氢  硫化氢是一种具有窒息性和刺激性的有毒气体,常常存在池、罐、地窖、储藏室这样的密闭空间。主要经呼吸道吸入,也可经皮肤吸收,对眼睛、呼吸道等粘膜有较强刺激性。主要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也会伴有心脏等多器官的损害。

一、容易引起硫化氢中毒的作业  ◆采煤、采矿、钻井及橡胶、人造丝、造纸、颜料的生产  ◆菜腌渍、甜菜制糖、动物胶的生产开挖和整治沼泽地、沟渠、水井、下水道  ◆清除垃圾、污物及粪便  ◆天然气、矿泉水的生产

二、可能导致的职业病  ◆职业性急性硫化氢中毒

三、中毒后的早期症状及特异性临床特征  ◆接触高浓度硫化氢可能迅速危及生命  ◆接触反应:眼刺痛、流泪、结膜充血、咽部灼热感、咳嗽或有头痛、头晕、乏力、恶心等症状,脱离接触后在短时间内可消失  ◆轻度中毒:有明显的头痛、头晕、乏力等症状,并出现轻度至中度意识障碍,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  ◆重度中毒:出现肺水肿,多脏器衰竭,深昏迷,有可能发生闪电型死亡

四、预防措施及在密闭空间作业的要求  ◆接受岗前培训,掌握预防中毒的相关知识,提前了解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  ◆注意工作场所内设置的相关警示标识  ◆进入密闭空间作业前注意检测环境中是否存在硫化氢  ◆现场工作需佩戴个体防护装备,有条件最好配备现场快速检测硫化氢的设备  ◆定期检查、维护个体防护设备,确保其可靠性  ◆进入可能产生硫化氢的现场时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要单独作业  ◆保持良好的通风

五、急性中毒的处理  ◆一旦闻到臭鸡蛋气味就应警惕是否有硫化氢气体存在  ◆一旦发生硫化氢中毒,现场救援人员在没有个体防护的情况下不能贸然进入现场  ◆救援人员必须穿戴有效的防护服、防护靴、橡胶手套,并配备携气式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迅速将病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病人的呼吸道通畅,有条件的应立即给予氧气吸入  ◆如果硫化氢中毒现场属于密闭空间,应首先对事故现场进行通风,降低现场硫化氢浓度  ◆若病人呼吸停止需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时,应注意自我保护,避免施救者中毒如中毒患者衣物被污染,应迅速脱去污染的衣物  ◆用清水冲洗接触到硫化氢的眼睛或皮肤,并立即将病人送医院救治

六、去医院就医时应向医生提示的内容  ◆从事过的职业及时间  ◆目前工作的种类及作业场所环境  ◆症状出现的时间及类型  ◆生活习惯、疾病史和家族史(家人患病情况)

用人单位应当对下列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一)对拟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新录用人员,包括转岗到该种作业岗位的人员进行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  (二)根据劳动者在岗期间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安排劳动者进行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

  (三)对准备脱离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或者岗位的劳动者,或者解除、终止与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前,应当对其进行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  (四)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离岗后不再从事原职业病危害作业但仍有可能产生慢性迟发性健康损害的劳动者进行离岗后医学随访  (五)对在生产过程中发生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时可能产生急性健康损害的劳动者进行应急健康检查用人单位不得安排四类人员从事职业病危害作业:  ◆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  ◆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  ◆不得安排未成年人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女职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危害的作业职业健康监护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职业健康监护的主要目的是发现职业禁忌征、动态观察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及早期发现职业病人

一、容易引起高温中暑的作业  ◆炼铁、炼钢、轧钢、炼焦、铸造、锻造  ◆陶瓷、搪瓷、玻璃、砖瓦的制造,纺织、印染作业、锅炉作业  ◆夏季露天作业,如在建筑工地、码头作业时

二、可能导致的职业病  ◆高温中暑

三、中暑后的早期症状及特异性临床特征  ◆早期症状:头昏、头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  ◆轻度中暑:除早期症状加重外,还会出现面色潮红,大量出汗,脉搏加快、体温急骤升高等现象  ◆重度中暑:可能出现昏迷、抽搐、痉挛、脑水肿

四、预防措施  ◆进行上岗前体检,凡有心血管疾病、高血压,胃肠溃疡病,活动性肺结核,肝、肾疾病,明显内分泌疾病,出汗功能障碍者,均不宜从事高温作业  ◆加强营养,准备含盐份的清凉饮料(要少量多次饮用,不要等到口渴才喝)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创造一个合理、舒适、凉爽的休息环境  ◆保证充足的睡眠  ◆在特殊高温作业(如修炉)场所,应配有隔热、阻燃和通风性能良好的工作服,并设置空调等降温措施  ◆定期检测作业环境气象条件

五、高温中暑的处理  ◆迅速撤离引起中暑的高温环境,选择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  ◆饮用含盐分的清凉饮料,虚脱时应平卧  ◆可以在额部、颞部涂抹清凉油、风油精,或服用人丹、藿香正气水等中药  ◆对于重症中暑的病人,应用湿床单或湿衣服将其包裹并给强力吹风,以增加蒸发散热;或用冰块降温(若病人出现寒战,应减缓冷却过程,不允许将体温降至38.3oC以下,以免继续降温而导致低体温);还应该在腋下和腹股沟等处放置冰袋,用风扇向患者吹风,按摩患者的四肢,促进血液循环  ◆及时送住医院做进一步治疗

六、去医院就医时应向医生提示的内容  ◆从事过的职业及时间  ◆目前工作的种类及作业场所环境  ◆症状出现的时间及类型  ◆生活习惯、疾病史(特别是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病史)和家族史(家人患病情况)

一、容易引起苯中毒的作业  ◆苯乙烯、苯酚、药物、农药、合成橡胶、塑料、洗涤剂、染料、炸药等的制造  ◆生药的浸渍、提取、重结晶,以及油墨、树脂、人造革、胶粘剂和油漆等的制造和使用  ◆苯的制造,如焦炉气、煤焦油的分馏、石油的裂化重整与乙炔合成苯

二、可能导致的职业病  ◆苯中毒  ◆白血病  ◆再生障碍性贫血

三、苯中毒后早期症状及特异性临床特征  ◆早期症状:轻度中毒时犯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心慌;重度中毒可出现视物模糊、震颤、呼吸浅或慢、抽搐和昏迷  ◆特异性临床特征: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脉搏细弱、血压下降、心音微弱或心律不齐等,最终可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中毒几小时后,皮肤及粘膜可出现瘀点或瘀斑

四、预防措施  ◆盛苯容器严加密闭,作业场所加强通风  ◆用苯作业严禁明火、高热,使用防爆电器和照明设备  ◆高苯作业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和防护眼镜  ◆提供事故淋浴和洗眼设施  ◆工作场所禁止饮食、吸烟  ◆及时换洗工作服  ◆浓度超标时,佩戴过滤式防毒口罩或面具  ◆紧急救援时,佩戴过滤式防毒口罩,没有防毒口罩或防毒服装不要进入事故现场  ◆作业场所张贴警示标识

五、急性和慢性中毒的处理  急性中毒  ◆应立即脱离中毒现场,将中毒者移至空气新鲜、环境安静处,换去污染的衣物  ◆给予精神安慰,克服紧张情绪,保证患者绝对卧床休息,防止过分躁动  ◆苯溅入眼内,应立即用清水彻底冲洗  ◆及时去医院就诊慢性中毒  ◆若常有头晕、头痛、乏力、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症状或容易感染并有出血倾向需要去医院就诊  ◆慢性苯中毒无特效解毒药,一经确诊,即应调离接触苯及其他有毒物质的工作

六、医院就医时应向医生提示的内容  ◆从事过的职业及时间  ◆目前工作的种类及作业场所环境  ◆症状出现的时间及类型  ◆生活习惯、疾病史和家族史(家人患病情况)

一、氯气是什么?  氯气为黄绿色气体,有刺鼻、窒息、特殊的刺激性气味,比空气重,有毒,有腐蚀性。

二、哪些工作场所可能接触氯气?  ◆氯在工业生产中使用广泛,如制造纸张或布匹时作为工业漂白剂  ◆氯气也被广泛用于合成和制造金属氯的化合物、含氯消毒剂、杀虫剂、聚合物等

三、氯气中毒有哪些临床表现?主要经过呼吸道吸入。  ◆刺激反应:出现咳嗽、气喘、流泪症状,一旦脱离暴露,症状会逐渐消失  ◆轻度中毒:出现呛咳、可有少量痰、胸闷  ◆中度中毒:出现呛咳、咯痰、气急等,可伴有轻度紫绀  ◆重度中毒:出现咳嗽,气短或气喘,咳粉红色泡沫痰,甚至呼吸窘迫  ◆眼睛接触高浓度氯气会使眼睛疼痛,有分泌物  ◆皮肤接触者皮肤烧伤的部位发红、疼痛加重或出现炎性分泌物

四、现场抢救要点  ◆一旦发生氯气泄漏,应立即用湿毛巾捂住嘴、鼻,背风快跑到空气新鲜处  ◆眼接触: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并迅速进行医务处理  ◆吸入:必须将人员移到空气清新处,若呼吸困难,给予吸氧,若停止呼吸,则人工呼吸  ◆皮肤接触: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冲水时脱掉被污染的衣服和鞋  ◆在抢救和救治时应特别注意加强通风及吸氧

五、预防措施  ◆氯气作业工人应进行就业前及定期体检,患有慢性支气管炎等禁忌征者不宜从事氯气作业  ◆工作或急救时应选用耐腐蚀的工作服及防毒口罩  ◆防护皮肤污染,可选用3%氧化锌油膏  ◆钢瓶应直立在通风设施良好的卡车上进行运输,不要在人员乘坐的车厢内运输

一、容易引起一氧化碳中毒的作业  ◆冶金工业中炼焦、炼铁、锻冶、铸造和热处理的生产中,产生的废气易引起一氧化碳中毒  ◆化学工业中合成氨、丙酮、光气、甲醇的生产  ◆在密闭的汽车内开着发动机,柴油或汽油的内燃机废气中含有一氧化碳,引起车内人员中毒  ◆在市政施工时损坏煤气管道,会引起劳动者一氧化碳中毒  ◆在设备检修过程中,设备内残留的一氧化碳气体泄漏会造成劳动者中毒。  ◆矿井放炮、瓦斯爆炸也会造成一氧化碳集聚,引起中毒

二、一氧化碳有些什么危害和毒性一氧化碳主要损害神经系统。  它是高毒化学物,可以引起死亡。严重中毒的病人即便被救活,也会留下永久性脑损伤的后遗症,比如记忆障碍、精神、神经障碍等。

三、一氧化碳中毒后早期症状及特异性临床表现  ◆轻度中毒:患者可出现头痛、头晕、耳鸣、恶心、呕吐、全身无力、短暂昏迷,经治疗,症状可迅速消失  ◆中度中毒:除上述症状加重外,口唇、指甲、皮肤出现樱桃红色、昏迷等现象,经及时抢救,可较快清醒,一般无并发症和后遗症  ◆重度中毒:除具有轻、中度中毒全部或部分症状外,患者可迅速进入昏迷状态,患者面色苍白或青紫,最后因无法呼吸而死亡

四、预防措施  ◆在使用炉灶或燃烧物品时,一定要开窗通风,最好同时打开排风设备  ◆烟囱和燃烧设备的通气管道一定要保持通畅,要经常检查是否被阻塞,绝不可为了保暖而人为封闭这些管道  ◆经常检查煤气管道和煤气设备,及时更换老化的连接管道和损坏的设备  ◆不能在开着发动机的密闭车厢内睡觉  ◆市政施工时要避免损坏煤气管道  ◆进入密闭空间或其他高浓度作业区,应先将工作场所充分通风,经检测空气质量达标后方可进入,进入时应有专人在外监护。若进入浓度超标作业场所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口罩或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或作业场所空气浓度超过IDLH时,应佩戴空气或氧气呼吸器

四、预防措施  ◆在使用炉灶或燃烧物品时,一定要开窗通风,最好同时打开排风设备  ◆烟囱和燃烧设备的通气管道一定要保持通畅,要经常检查是否被阻塞,绝不可为了保暖而人为封闭这些管道  ◆经常检查煤气管道和煤气设备,及时更换老化的连接管道和损坏的设备  ◆不能在开着发动机的密闭车厢内睡觉  ◆市政施工时要避免损坏煤气管道  ◆进入密闭空间或其他高浓度作业区,应先将工作场所充分通风,经检测空气质量达标后方可进入,进入时应有专人在外监护。若进入浓度超标作业场所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口罩或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或作业场所空气浓度超过IDLH时,应佩戴空气或氧气呼吸器

一、什么是职业病防治法?  职业病防治法是调整规范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是我国第一部有关职业病防治的单行法律。

二、什么是职业病?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三、用人单位履行职业病防治的主要职责  用人单位应当履行的职责包括:健康保障义务、职业卫生管理义务、保险义务、报告义务、卫生防护义务、职业病危害检测义务、职业病危害告知义务、及时控制职业病危害事故义务、培训教育义务、健康监护义务、落实职业病患者待遇义务、特殊劳动者保护义务。

四、《职业病防治法》赋予劳动者8项权利   知情权、培训权、拒绝冒险权、检举与控告权、特殊保障权、参与决策权、职业健康权、损害赔偿权

五、劳动者如何运用《职业病防治法》保护自己的健康权益?  劳动者要通过学习《职业病防治法》,明确自己所履行的义务;  学习和掌握相关职业卫生知识;  自觉遵守企业所制定的各项有关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自觉并正确地使用和维护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  发现职业病危害隐患及时报告;  充分运用《职业病防治法》赋予劳动者所享有的职业卫生保护

一、容易产生粉尘危害的作业  煤矿和矿山开采  选矿、冶炼、石料粉碎加工  开挖隧道、筑路  水泥生产  石棉生产二、可能导致的职业病    接触生产性粉尘可导致肺病,尘肺病是指因吸进生产性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肺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最重要且常见的尘肺病有:  矽肺  煤工尘肺  石棉肺三、尘肺病的临床特征  早期尘肺病人一般无体征,随着病变的进展及合并症的出现,则可有不同的体征  主要有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四大症状,也可有喘息、咯血、消化功能减弱、胃纳差、腹胀、大便秘结、全身乏力等症状  重者导致劳动能力丧失四、预防粉尘危害的主要措施  改善工作环境和操作方法,控制粉尘的产生和扩散,使工作场所粉尘浓度达到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使用防尘口罩  尽早发现、正确诊断和处理  预防肺结核、支气管炎、肺炎、肺气肿等并发症五、防尘口罩(面罩)的正确用法  必须选择性能可靠,达到相关标准要求的口罩(面罩)  按规定要求,工作时要始终佩戴  佩戴严实,吸气时,粉尘不能从脸和防尘口罩(面罩)的缝隙间进入  防止挤压变形  定期更换滤膜六、去医院就医时应向医生提示的内容  从事过的职业及时间  目前工作的种类及作业场所环境  临床症状及出现的时间  生活习惯、既往疾病史,特别是呼吸系统疾病史

正己烷一、容易引起正已烷中毒的作业  胶粘剂的配制过程,如制鞋、箱包生产,家具制造  作为清洗剂的使用过程,如印刷、电器制造  在植物油提取,化验试剂生产和橡胶合成过程中,有时也会使用到正己烷二、可能导致的职业病  职业性急性和慢性正己烷中毒三、中毒症状  急性中毒表现为眼痛、眼涩、流泪、咳嗽、恶心、头晕等  慢性中毒分为轻度和重度:轻度中毒主要表现为手指和脚趾双侧对称性出现麻木、发凉、痛觉降低、手脚易疲劳、疼痛等;重度中毒主要表现为手、脚、胳膊和腿出现对称性发麻、刺痛、乏力、走路困难、上楼费力和抽筋等,同时还会出现头疼、头晕、食欲减退等症状。情况严重者会出现不能站立行走,甚至肌肉萎缩四、简单的预防措施  工作场所保持良好的通风  工作时穿工作服,戴手套、口罩和帽子

五、急性活慢性中毒的处理  急性中毒时需要立即脱离接触环境,严重者需要立即送往医院  长期接触正己烷的作业工人应该定期到医院体检,一经发现有异常,应该立即停止接触,情况严重者应住院治疗

六、去医院就医时医生提示的内容  从事过的职业及时间  目前工作的种类及作业场所环境  症状出现的时间及类型  生活习惯、疾病史和家族史(家人患病情况)

噪声危害一、噪声是什么?  噪声是生活和工作环境中使人不舒适、厌烦以至难以忍受的声音。

二、噪声对人体的影响  ◆50dB(A)以上开始影响睡眠和休息;  ◆70dB(A)以上干扰交谈,妨碍听清信号,影响工作效率,甚至发生意外;  ◆90dB(A)以上,长期接触会造成听力损失和职业性聋,甚至影响其他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  ◆听力损失在初期为高频段听力下降,语音频段无影响,尚不妨碍日常会话和交谈;  ◆如连续接触高噪声,语言频段的听力开始下降,影响听清谈话,当出现了语言聋的现象时,已发生不可逆的病理变化。

三、噪声危害导致的临床表现  ◆耳鸣、耳痛、恶心、呕吐、眩晕  ◆神经系统出现神经衰弱综合症,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  ◆心血管系统出现血压不稳,心率加快,心电图有改变;  ◆消化系统出现胃液分泌减少,蠕动减慢,食欲正好下降;  ◆内分泌系统表现有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功能紊乱,月经失调等。

四、治疗和预防  对噪声性聋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故早期进行听力保护,在噪声环境工作时佩戴合适型号的耳塞、耳罩,加强预防措施就显得至关重要。

打印关闭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