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Q热

Q热几乎祸及全球

2009-12-01 www.fx120.net A +

  Q热是由一种叫做Q热立克次体的病原体引起的人兽共患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一般以发热、头痛、肌肉酸痛为主要症状,并常伴有肺炎、肝炎等,无皮疹及外斐氏反应阴性为其与其他立克次体病的不同之处。由于Q热在临床上无特别的症状和体征,因而与其他热性传染病难以鉴别,误诊率特别高。人们常认为它是一个少见的或者只局限于某些地区的疾病,实际上,本病在全世界分布很广。随着对Q热研究的深入,许多原来以为不存在本病的国家和地区,也相继发现Q热流行。目前,除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一些国家及新西兰等尚无明确病例报告外,可以说,在开展Q热血清学或病原学工作的地区,均能发现本病存在,而且,预后不良的以心内膜炎为特征的慢性Q热病例近年来陆续有所报道,并有日益增多之势,应引起足够重视。

  Q热立克次体不能在无生命的培养基中生长繁殖,因而其实验方法学与病毒一致。Q热立克次体对人的感染力特别强,在外界环境中存活长久,不用媒介(节肢动物)帮忙,可直接通过气溶胶使人及动物感染。为了不断提高Q热的防治水平,从而及时有效地控制它的流行,一方面必须加强和发展Q热立克次体的分子生物学、免疫学、致病机理等方面的研究,另一方面应该对我国Q热病原体的生态学特征及其传播规律和人群易感情况等问题做深入的探讨。

  Q热虽不是一个新的疾病,但许多医疗卫生和兽医人员对它并不是很了解。对Q热的防治研究不仅是平时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的需要,同时由于Q热立克次体也是一种研究得较多的可能在战争中被使用的生物战剂,因此其医学防护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1935年,澳大利亚一学者在某地的肉类加工厂工人中发现一原因不明的发热病例。1937年,他描述了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地区流行的同样的无名热患者的临床表现,认为是一种新的疾患,称之为Q热(“Q”乃Query第一个字母,即疑问之意),并从病人血液中分离出病原体。同年,两学者证实该病原体为立克次体。随后,他们在澳大利亚的袋鼠及其体外寄生的肩突血蜱体内分离出这种立克次体,并以血清学实验证明Q热病原体也可感染其他小野生动物及牛,初步提出人患Q热可能来源于感染的家畜。

  自30年代在澳大利亚发现Q热以后,虽然美国也分离出Q热立克次体,但一直到1946年,美国除了报道过个别自然感染及一些由实验室感染的病例外,Q热病原体的发现主要限于蜱类。因而在这段期间,人们以为Q热仅是发生于澳大利亚的一种传染病。因有了这种Q热仅限于局部地区的观念,又没有采用合适的诊断抗原,导致本病的误诊率特别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地中海、巴尔干和南欧的德军和盟军两方可能有几十万人曾患过此病,严重影响了部队战斗力。到50年代初期,人们已经很清楚Q热是一种分布十分广泛的疾病,全世界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均有Q热存在。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