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期皮肤粘膜梅毒:在晚期显发梅毒中最多见,约占各种晚期显发梅毒的48%。发生较其他显发梅毒早。损害大多为孤立性的,病损中极难找到螺旋体,不具有传染性。病损破坏性大,可致功能障碍、残疾、毁容。
三期梅毒陈旧性上腭穿孔
梅毒树胶肿:也叫做梅毒瘤。发生时间较结节性梅毒疹晚。好发于额、头皮、四肢伸侧及生殖器。亦常见于软腭、悬雍垂及舌、鼻中隔等处粘膜,并可累及软骨,极少发生于直肠粘膜。发生于直肠炽膜的梅毒树胶肿,常被称为直肠梅毒瘤。
树胶肿初起多为单个(也可为多个)皮下结节,直径0.5~3cm,与皮肤粘膜不粘连,可移动,皮肤粘膜颜色无改变,亦无自学症状。经2~6个月,结节变大,并与皮肤粘连,形成高出皮面的紫红色或青红色硬结,可至核桃大或更大。中心逐渐变软,表皮破溃,流出少量胶样分泌物,形成圆形、椭圆形或马蹄形溃决。溃疡较深,边缘紫红,形状陡峭,触之较硬。基底部不平整,有黄色坏死组织。常一端愈合,他端仍在蔓延。如未合并化脓性感染,引流区淋巴结不肿大,亦无明显的自觉症状。树胶肿如不治疗,可连续出现新损害。不论破溃与否,树胶肿在愈合时,都要形成萎缩性瘢痕,疤色苍白,表面平滑如纸,周围有明显色素沉着。直肠梅毒瘤患者,常觉直肠沉重,排粪不畅。树胶肿破溃后,便中有脓血,并可出现腹泻、里急后重。连续出现的树胶肿,在愈合形成的瘢痕,可导致直肠的瘢痕狭窄,影响直肠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