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表现】
1.好发部位本病最常见于头皮及面部。
2.皮损表现多为单一处损害,少数病例可见多处数斑块或结节,呈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亦可呈带状分布,此种情况多在头、面部以外的部位。本病往往在出生不久或出生时即发生。在儿童时期,表现为一局限性表面无毛的斑块,稍隆起,表面光滑,有蜡样光泽,淡黄色。在青春期患者,皮脂腺充分发育,损害呈结节状、分瓣状或疣状。老年患者之皮损多呈疣状,质地坚实,并可呈棕褐色。由于皮脂腺腺体增生的结果,在斑块中尚可发生结节。
3.临床分期本病发育过程可分为三期:第一期,婴儿儿童期。此时皮脂腺尚未完全发育;第二期,青春期,皮脂腺增大,故临床表现更为明显;第三期,老年期,皮脂腺呈肿瘤样增生。
4.伴发症状约10%~40%的病人在本病的基础上并发上皮瘤,最常见的是基底细胞瘤,其次为乳头状汗管囊腺瘤,其它有皮脂腺腺瘤、透明细胞汗腺瘤、汗管瘤、鳞癌、角化棘皮瘤等。此外,在极少数病例同时还具有智力迟钝、抽搐、眼发育异常等神经方面的缺陷,或伴有骨髓的畸形。
5.美容损害发生于头皮者常呈无发或毛发减少的斑块,影响头皮及毛发美观;发生于面部等暴露部位者破坏了皮肤的完整性,并由于其结节状、疣状、粗糙的外观呈现出“先天性不健康”及不雅的皮肤外貌。
【组织病理】
在婴儿和儿童朝,皮脂腺痣内的皮脂腺发育不良,故其大小及数目均不见增加,甚至反见减少,因此不易诊断,但可见分化不完全的毛发结构。在典型的儿童期的皮脂腺痣中,往往有未分化的上皮细胞所构成的束条或胚芽,甚至原始上皮胚芽或胚胎时期的毛囊。
&n9731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