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sebaceousnaevus拚音PIZHIXIANZHI别名西医:先天性皮脂腺增生,皮脂腺错构瘤,西医疾病分类代码肿瘤,皮肤科疾病,中医疾病分类代码西医病名定义皮脂腺痣(sebaceousnaevus)是一种错构瘤,由发育异常的表皮、真皮和皮肤附属器构成,其主要成分为皮脂腺。中医释名西医病因常于出生时即有或发生于幼儿。局限于头皮或面部。儿童期皮损表现为局限、微高起的橘黄色斑块。外形呈线状、圆形或不规则形,上无毛发,青春期损害发展或疣状或结节状。约有5%-7%病例发展成基底细胞癌,也可发生其他皮肤肿瘤。在极少数病例中,损害由多数大斑块组成,并不局限于头部。此种患者可表现"神经皮肤综合征",如癫痫、智力迟钝、神经缺陷等或骨骼畸形。中医病因季节地区人群强度与传播发病率发病机理中医病机病理随年龄增长而异。在婴儿儿童期,皮脂腺痣内的皮脂腺发育不良其数目体积明显减少,主要特征为不完全分化的毛发结构,常见类似胚胎期毛囊的未分化细胞索。至发育期,损害内可见大量成熟或接近于成熟的皮脂腺,皮肤呈乳头瘤样增长。到老年期,表皮呈疣状增生。病理生理中医诊断标准中医诊断西医诊断标准西医诊断依据发病病史生时即有,或在出生后不久,偶或成年期发生。症状体征临床表现与分期
(一)症状
1.损害表现为略高出皮面的圆形、卵圆形或带状斑块,边缘不整齐,淡黄色,有蜡样光泽,表面平滑或呈颗粒状,无毛发。
2.至发育期,明显隆起,因皮脂腺成分增加而黄色愈明显。成年期后,变成疣状或乳头状,质地坚实。
3.好发于头皮或面部,损害常单发,偶或多发,损害随年龄增长而进展。
(二)分期
1.婴儿儿童期:此时皮脂腺尚未完全发育。
2.青春期:皮脂腺增大,临床表现更为明显。
3.老年期:皮脂腺呈肿瘤样增生。体检电诊断影像诊断实验室诊断血液尿粪便脑脊液其他诊断免疫学组织学检验西医鉴别诊断青年患者的损害在临床上需与幼年性黄色肉芽肿、孤立性肥大细胞增生症、黄瘤、幼年性黑素瘤等鉴别。疣状损害需与寻常疣、线形表皮痣等鉴别,组织病理可确诊。
中医类证鉴别疗效评定标准预后并发症西医治疗早期激光,电切或手术切除,一般在青春期前进行,除去不彻底,则皮损仍可复发。中医治疗中药针灸推拿按摩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康复预防历史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