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金属板单点坚强内固定治疗颧骨骨折首席医学网2006年05月06日23:38:11Saturday中华临床医师杂志征稿内科临床新进展研讨班重症与血流动力学大会血液净化技术学习班医学类核心期刊征稿第六届世界中医药大会2009世界高血压大会第四届中国国际白血病急危重病护理交流会IOF亚洲骨质疏松班2009年中国药学大会医学影像学术交流会结直肠肛门外科会议口腔正畸学术会议征稿广东研究生学术论坛
作者:杨兰,董,邢占奎,谢富强,李淼
加入收藏夹【关键词】颧骨骨折
摘要:通过对88例100处颧骨骨折病例疗效的分析总结,评价单齿钩辅助复位、小型金属板颧额缝单点坚固内固定治疗颧骨骨折的可行性。认为该方法在颧骨非粉碎性骨折的治疗中是行之有效的。
关键词:颧骨骨折;内固定
颧骨在面中部处于突出的位置,容易遭受外伤而发生骨折。一般认为颧骨骨折须有3点固定才能达到稳定。我们于1993年8月~2003年8月共收治88例100处颧骨骨折,均采用单齿钩辅助复位加小型金属板单点坚固内固定技术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67例,女性21例;年龄10~66岁,平均34岁。致伤原因:交通伤59例,击伤14例,摔伤6例,坠落伤5例,意外伤4例。骨折分类:88例100处骨折中,左侧45例,右侧31例,双侧12例。按照Knight和North分类[1]:Ⅰ型6处,Ⅱ型5处,Ⅲ型24处,Ⅳ型37处,Ⅴ型23处,Ⅵ型5处。合并上颌骨骨折17例,鼻骨骨折8例,眶爆裂性骨折6例,颅骨骨折5例。临床表现:除3例陈旧性颧骨骨折外,均有局部肿胀、疼痛,颧面部塌陷畸形者82例94处,伴张口受限者78例,复视者37例,眶下神经支配区麻木者49例53处。
2手术方法
于眶外侧壁、眉尾1/3处做与眶外侧缘平行的“S”形切口,长约2~3cm,分层切开达骨面,做骨膜下分离即可暴露颧额缝或其附近的骨折线。再于外眦垂线与颧骨体下方之焦点处做0.5cm皮肤切口,经此切口将单齿钩自颧骨体下缘伸入其下内方,根据骨折移位方向酌情向前、上或内、外提拉以解除骨断端间的掺合阻力,直视颧额缝处骨折线复位情况,同时手扪眶下缘及颧颞缝处感觉台阶感消失与否,并检查是否与对侧颧面部对称。颧骨复位后,保持单齿钩提拉,选合适长度的小型金属板,根据局部骨外形塑形后,置于骨折线上,分别钻孔,螺钉固定。去除单齿钩并检查颧骨固位稳定,冲洗创口并分层缝合。术后眶外侧切口适当加压包扎,进流食1周。
本组手术治疗80例91处,6例仅对伴发骨折进行了手术治疗而未做颧骨骨折的治疗,2例因惧怕手术而行保守治疗。术后通过临床及Water's位片检查,其中术后颧部仍有不对称12处(13.19%),伤口感染2处(2.20%),眼球内陷1处(1.10%),其余76处(83.52%)均取得良好效果。术前有记录的张口受限、复视、眶下神经支配区麻木等症状均消失。
1损伤的临床特点
颧骨位于上颌骨之间且显著隆起,近似于四边形,与额骨、蝶骨、颞骨和上颌骨连接。其突隆的颊面使得位于面中1/3的该区域易于受到损伤而发生骨折[2]。颧额缝、颧蝶缝和颧颞缝是4个骨连接缝中最薄弱的,也是颧骨骨折后最常涉及到的骨缝。颧骨骨折后常发生向内、下、后方的移位,压迫颞肌和喙突,致张口受限和疼痛,本组资料中占88.64%(78/88)。还伴有面颊部扁平塌陷、眶周瘀血、肿胀,本组资料中占94.00%(94/100)。另外,眼部症状如复视、眼球向外上方运动受限及眶下神经受损而引起的疼痛和麻木等也是常伴随的症状,本组资料中占42.04%(37/88)、53.00%(53/100)。
2关于颧骨骨折的分型
为了了解颧骨骨折移位情况及选择治疗方法,许多学者对颧骨、颧弓骨折做过各自的分类。我们使用的是Knight和North的六型分类法,此方法即简洁便于记忆又包括了几乎所有的颧骨(弓)骨折类型。我们在研究本组病例的Water's位片时,还注意比较两侧眼眶、颧骨、上颌窦的对称性;各骨缘包括眶下缘、眶外侧缘、颧牙槽嵴的连续性是否中断;两侧眼眶、颧骨、上颌窦面积增大或减小的改变;这些对单齿钩辅助复位时的牵拉方向以及判断术后效果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3对颧骨骨折的处理
在坚固内固定方法开展之前,内固定物主要是钢丝,多数学者认为对颧骨骨折应做多点固定,方能使骨折块固位稳定。近些年来广泛使用的小型金属板具有三维空间的把持力[3]。本组病例在单齿钩辅助复位下,采用面部微小切口,直视下于颧额缝处进行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操作简便,骨膜剥离范围小,术后恢复快,面部遗留瘢痕不明显,满意疗效达83.52%。在15处疗效不满意的病例中,主要并发症是面部不对称,其中Ⅲ型患者中有3处,Ⅳ型有4处,Ⅴ型有5处,共计12处,占13.19%。其次为伤口感染,占2.20%;眼球内陷的发生率为1.10%。我们认为采用单齿钩辅助复位加小型金属板颧额缝单点坚固内固定的方法,在颧骨非粉碎性骨折的治疗中是行之有效的。
参考文献:
[1]KnightJS,NorthJF.Theclassifacationofmalarfractures:ananalysisofdisplacementasaguiedtotreatment[J].BrJPlastSurg,1961,13:325-339.
[2]邱蔚六,张震康.口腔颌面外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96-197.
[3]ChampyM,LoddeJP,KahnJL,etal.Attemptatsystematizationinthetreatmentofisolatedfracturesofthezygomaticbone:techniquesandresults[J].Otolaryngology,1986,15:39-43.
(本文编辑:鲜琦)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口腔科,甘肃兰州730030)
请您在下面输入常用的Email地址、职业以便我们定期通过邮箱发送给您最新的相关医学信息,感谢您浏览首席医学网!
邮箱: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