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骺板也称生长板,是儿童特有的结构,由软骨细胞组成,有减震作用,可保护关节面而避免发生像成人样常见的严重粉碎性骨折。
小儿长骨骺板的结构:分为三层,生长层、成熟层(又分为肥大区和钙化区)及软骨细胞转化层。在骺板的纵切面上,正常骨骺可分为静止细胞层又称生发细胞层、增殖细胞层又称生长层、肥大细胞层又称转化层或钙化层和退化细胞层又称化骨层或预备钙化带。
骨骺分离常发生在临时钙化区骨骺一侧的肥大软骨细胞层,因此生长细胞仍附着在骨骺上,这些细胞可从供给骨骺的血管获得血液供应,若骨骺血管损伤,则会影响生长细胞。从距生长板远的部位进入骨骺的血管比经生长板边缘进入骨骺的血管在骨骺分离时的损伤小,股骨上端和桡骨上端就是因此而受到损伤的。
骨骺板的直径至少为同骨骨干直径的2倍,甚至可达3~6倍,这可以减少软骨板的压力。它也不是简单的平板,其表面凹凸不平,增加了与干骺端的接触面并有大的隆起,如肱骨上端呈帐篷状,股骨下端有4个大的凹陷,周边软骨变厚形成软骨膜环与关节软骨相连,近侧覆盖在骨骺上,远c侧的附着于骨膜。
骺板的连接比正常的肌腱、韧带或关节囊弱,所以引起成人韧带撕裂或关节创伤性脱位的损伤,在儿童多产生骨骺分离。当骨折时,骨骺移位的凹侧骨膜仍完整,起铰链作用,当骨骺复位时则变得紧张,可防止整复过度。
骨骺损伤占儿童骨折的15%~30%,发生率随年龄而发生变化,在青春期达到高峰,男孩较女孩多见,约为2:1,虽然骺板损伤较为常见,但却很少发生生长畸形,其发生率仅占所有骺板损伤的1%~10%。
骨骺损伤的类型:
按一般常用的分类法分为五型。
I型骨骺损伤,骨骺从干骺端完全分离而无骨折。
此骨骺损伤伤多由剪力和撕脱力造成,由于其周围骨膜完整,骨骺板的生长细胞仍保留在骨骺上,所以预后很好,如桡骨远端骨骺分离。
Ⅱ型骨骺损伤:骨骺分离线沿骺板伸延一部分,然后转向于骺端,使干骺端有一个三角形骨块折下,该侧骨膜仍相连,此为剪力或撕脱力造成。骨骺板上的生长软骨细胞仍保留,所以预后亦良好,如肱骨头骺离骨折。
Ⅲ型骨骺损伤:骨折线从关节面扩展到骺板的薄弱处,然后沿骺板伸延到骨骨后缘,是剪力造成的,如果血供未波及或复位很好,则预后良好,如胫骨下端骨骺内侧半分离骨折。
Ⅳ型骨骺损伤:骨折线从关节面通过骨骼,穿透骺板全层而达干骺端,使干骺端发生骨折,此损伤除非复位满意,往往血供受到影响,致使骨骺的发育亦受到影响,如儿童肱骨外髁移位骨折。
V型骨骺损伤。是在骨骺板的一部分区域内受到极大的挤压力量,产生骺板的挤压伤,同时伴有骨骺分离,这种损伤是严重的,预后最差,不可避免的影响骨骼的生长发育,如股骨下端内侧骨骺挤压损伤,日后引起内饲骨骺早期闭合而出现膝内翻。
治疗原则:复位固定康复。ⅠⅡ型损伤主要为闭合复位,I型骨骺损伤闭合性复位比较容易,复位后用石膏托固定,一般不影响骨骺生长,预后良好。但是股骨头和桡骨小头的骨骺分离由于损伤动脉及骺板的血液运行随着骨骺的分离而受到破坏,可引起股骨头的缺性坏死。ⅢⅣ型损伤为关节内骨折,要求恢复关节面平整和骺板对位,常需手术治疗,Ⅴ型损伤早期诊断困难,对可疑病例应局部制动3~4周,患肢免负重1~2月,后果非常严重,常导致骨生长畸形。骨骺损伤的患儿应定期随访,直到骨骼成熟为止。
急性骨骺损伤的治疗原则
1.手法复位外固定
对于骨骺损伤的治疗具有操作简便,效果确定,病人痛苦小,愈合和功能恢复快的特点,适应于Ⅰ、Ⅱ、Ⅴ型骨折和Ⅲ、Ⅳ型稳定型骨折,要求在可能的条件下,越早复位越好。
手法操作的程序,首先是对抗充分牵引后,根据不同部位和骨折类型,酌情采用推、按、提、挤等手法使之复位,复位后根据骨折类型或受伤机制,用小夹板或石膏托将受伤关节固定于伸直或屈曲位(伸直型固定在屈曲位,屈曲型则相反)。固定的时间一般为3-4周,如伴有干骺端骨折者,则固定时间应适当延长。经X线摄片证实骨折已愈合方能解除固定。
手法操作一定要轻柔,切忌粗暴蛮干,以免加重损伤,对于Ⅰ、Ⅱ型骨折,复位容易,预后较好,勿须强求解剖对位。固定的松紧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