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对休克、严重的溶血性贫血伴发急性肾功能衰竭;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恶性血压、播散性癌症伴发溶血性贫血等患者进行周围血象研究时发现;在疾病的某个阶段在他们的血涂片中有形状类似而奇特的红细胞碎片。
其特征为:带刺的收缩红细胞、新月形、盔甲形的红细胞碎片和体积较小的球形红细胞等i因此设想,这些疾病具有一个共同的发病环节——微血管的损伤。
经进一步研究,上述设想获得证实。这是由于二系列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的深入,特别是DIC提出后,已经初步证明,此种红细胞碎片主要是在微血管病变的基础上所造成的,因此出现了微血管病(microansiopathy)的概念。
现在常常将此种出现红细胞碎片的贫血称为“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microgiopatichemolyticanemia),引起此种贫血的主要原理如下:
1、微血管内有纤维蛋白性微血栓形成,纤维蛋白呈网状,当循环着的红细胞粘在网状的纤维蛋白丝上以后,由于血流的不断冲击,引起红细胞破裂(图30-6)。
2、缺氧、酸中毒使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此种红细胞强力通过纤维蛋白网孔时更易受到机械性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