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烧伤败血症
是积深度烧伤后的常见并发症。可为单细菌或多数细菌的混合感染,偶亦可由真菌所致。一般早期多为单一细菌。晚期多为混合感染。多发生于烧伤后2周内,最早发生于第2日。创面肉芽形成后发生的机会较少。常见致病菌为金葡菌、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属和大肠埃希菌。临床表现一般败血症为生,可地高热(达42℃以上)。也可呈低温(36℃以下),多为弛张热。在发生败血症后。原有烧伤后心动过速更显著,可出现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肝炎。休克等。麻痹性鼓肠亦为常见症状,可伴神志改变。创面可短时变坏,色泽污暗,坏死组织及分泌物增多。易出血。
・烧伤败血症的病因烧伤败血症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深二度与三度创面感染后。常为败血症的主要来源。尤其是潮湿受压感染的创面。细菌更容易侵入血流。其次是静脉切开或静脉穿刺输液感染成静脉炎时。亦可成为败血症发生的途径。
・烧伤败血症的症状烧伤败血症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作出早期诊断。因此必须密切观察临床症状的变化。分析其变化的原因。抓住下述早期症状变化:①体温骤升39.5~400C或反常的下降;②心率加快达140次/分以上。呼吸增加。不能以其他原因解释者;③精神症状如谵语。烦躁。幼觉等;④食欲减退。腹胀或腹泻;⑤创面恶化。焦痂变潮湿或其深Ⅱ度痂皮见针尖大小的溢液点或出血点。数目在不断增加或渐趋扩大。或肉芽创面灰暗。高低不平。有暗红色的点状坏死;或已成活的皮片呈蚕蚀状被侵袭。不见扩大反而缩小。
・烧伤败血症的检查烧伤败血症应该做哪些检查?一。血常规。白细胞增高或不断下降。中毒颗粒增多。
二。血生化。
・烧伤败血症的诊断烧伤败血症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败血症:一般起病急聚。在突然的剧烈寒战后。出现高达40~℃的发热。因致病菌在血液中持续存在和不断繁殖。高热每日波动在0.5~1℃左右。呈稽留热。眼结膜。粘膜和皮肤常出现瘀血点。血液细菌培养常为阳性。但由于抗生素的应用。有时可为阴性。一般不出现转移性脓肿。 脓血症:也是突然的剧烈寒战后发生高热。但因细菌栓子间歇地进入血液循环。寒战和高热的发生呈阵发性。间歇期间的体温可正常。故呈驰张热。病程多数呈亚急性或慢性。自第二周开始。转移性脓肿可不断出现。转移性脓肿多发生在腰背及四肢的皮下或深部软组织内。一般反应轻微。无明显疼痛或压痛。不易引起病人注意。如转移到其他内脏器官。则有相应的临床症状:肺部脓肿有恶臭痰。肝脓肿时肝大压痛。膈肌升高等。在寒战高热时采血送细菌培养常为阳性。 毒血症:高热前无寒战。脉搏细速比较明显。早期即出现贫血。血和骨髓细菌培养均为阴性。
・烧伤败血症的并发症烧伤败血症可以并发哪些疾病?易并发休克及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
・烧伤败血症的治疗烧伤败血症应该如何治疗?一。正确处理创面:是防治全身感染关键之一。烧伤休克较稳定后及早清创。外用AgSD。尽早暴露创面。抗体休克期间随时更换潮湿的敷料及床垫。48小时后及早翻身。处理并烤干创面。有利于预防感染。对大面积Ⅲ度焦痂作早期切痂植皮。是预防败血症的积极措施。
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抗生素是防治感染的重要武器。但必须通过机体才能发挥作用。由于耐药菌杆的增加。临床常用的一些抗生素。治疗烧伤全身感染逐渐失去应用价值。而需要新一代的抗菌药。如G阴性杆菌属感染。绿脓杆菌。产气杆菌。克雷白杆菌。硝碱盐阴性杆菌。枸橼酸杆菌等。可先用丁胺卡那毒素。先锋必。新型青毒素Ⅱ等。乙型溶血性健球菌感染仍选用青毒素G。羧苄青毒素对绿脓杆菌的作用降低。氧哌嗪青毒素对绿脓杆菌。粪链球菌。奇异变形杆菌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唯此两种药物用量宜大。
三。在用药方法上。临术未明确细菌学诊断和药敏结果前。可参照创面上分离到的菌种和药敏结果选择抗生素。要用很早。用量足。稀释在100ml葡萄糖液或等渗盐水内静滴。每种抗生素单独给予。2~3种抗生素交替滴入。联合用药。使用抗生素针对性强者。常常在24~36小时可以看到初步效果。败血症症状控制后及时停药。另外。在切除有细菌集落的焦痂时。败血症的发生率较高。手术前。手术操作过程中和手术后均要静滴抗生素。直到术后3~4天全身情况较稳定。
・烧伤败血症的预防烧伤败血症应该如何预防?及早预防败血症;早期诊治败血症。减少烧伤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