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典的舌咽神经痛诊断标准1.发作性面部疼痛持续1s~2min,并且满足标准2和3。2.疼痛具有以下所有特征。(1)定位于单侧;(2)分布在舌后部、扁桃体窝、咽或下颌角下方和(或)耳郭;(3)尖锐、针刺样并且严重;(4)由吞咽、咀嚼、说话、咳嗽或打哈欠引起。3.对患者来说发作是刻板的。4.没有临床证据表明有神经缺陷。5.没有其他病因。(二)有症状的舌咽神经痛诊断标准1.发作性面部疼痛持续1s~2min,两次发作间有或没有持续的疼痛,满足标准2和3。2.疼痛具有以下所有特征。(1)定位于单侧;(2)分布在舌后部、扁桃体窝、咽或下颌角下方或耳道;(3)尖锐、针刺样并且严重;(4)由吞咽、咀嚼、说话、咳嗽或打哈欠引起。3.对患者来说发作是刻板的。4.特殊检查和(或)手术后表明有损害的原因。【治疗】继发性舌咽神经痛首先应该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去除原发病灶,如手术切除扁桃体、过长的茎突或颅后窝颈静脉孔附近的肿瘤等。原发性舌咽神经痛的治疗原则与三叉神经痛大致相同,先采取非手术综合性治疗,无效时再进行手术治疗。(一)药物治疗舌咽神经痛的治疗药物与三叉神经痛相似,可选用卡马西平、苯妥英钠等药物。但有报道认为卡马西平的疗效不如苯妥英钠,两药合用效果较好。在舌咽神经痛发作期,静脉注射250mg苯妥英钠,常可起到戏剧性缓解疼痛的疗效。用巴氯芬(baclofen)治疗亦有效。对伴由晕厥的患者,同时服阿托品或山莨菪碱(654-2),发作期静脉注射阿托品1mg。(二)间动电治疗一般多采用对置法。可根据疼痛部位将两极放置于左右下颌角后(以舌咽痛为主者)或两侧耳屏部(以耳痛为主者)。亦有人用并置法或单极法,即将小型阴极(直径0.5cm)置于口腔内患侧的舌根部,阳极放在该侧下颌角后,或其他任一部位(同三叉神经痛)。一般认为采用间动电流与药物维生素B↓(12)1000μg和氯丙嗪25mg,每日1次肌注,以及口服苯妥英钠0.05~0.1g,每日2次综合治疗,疗效显著。(三)神经阻滞疗法通常不进行舌咽神经干乙醇神经阻滞,但可将1%~2%利多卡因5~10ml(或加入适量泼尼松龙)注射于患侧舌根部、扁桃体窝或咽壁触发点周围。亦可用10%可卡因涂抹于舌咽部触发点表面,每日3次,有时可收到较持久的止痛效果。上一页123上一页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