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全面膀胱功能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排尿障碍康复疗效。方法采用反射性训练、电针、穴位注射、灸法治疗及间歇导尿的方法进行膀胱功能训练,促使反射性膀胱功能的建立。结果30例患者均拔除尿管,效果明显。结论对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全面的膀胱功能的早期训练能有效恢复膀胱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神经源性膀胱;排尿异常;有效方法
笔者在2007年1月至2007年12月对30例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全面膀胱功能训练,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17~62岁,平均38.6岁,均为外伤,颈髓损伤3例,胸髓损伤16例,腰髓损伤10例,圆锥损伤1例;不完全损伤12例,完全损伤18例,均留置尿管,发生泌尿系统感染8例,经治疗镜下尿常规<“+”,拔除尿管。
1.2方法
1.2.1做好心理疏导脊髓损伤患者心理压力大,担心成为家庭负担,在进行膀胱功能训练前,要通过良好的语言、态度、耐心的解释和疏导,取得患者的信任。并向患者讲解膀胱训练的目的、方法、重要性,鼓励其积极训练,面对现实,帮助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使其早日康复。
1.2.2泌尿系统感染的防治患者在进行膀胱功能训练前先进行B超、肾功能检查,排除肾功能异常及泌尿系统其他病变。对有泌尿系统感染的患者应给予:①定时夹闭尿管,用0.5%碘伏消毒会阴部及尿道口,2次/d。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无分泌物;②排净尿液后用生理盐水500ml分2~3次进行膀胱冲洗,采用12号针头快速滴入,不进行保留;③抗生素治疗,在尿培养结果报告后,根据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试验用药,直到症状消失,体温正常,尿常规及尿培养结果正常。
1.2.3控制饮水向患者讲解控制饮水量对膀胱功能训练的重要性,以取得配合。限制患者每日液体摄入量,控制在1000~2000ml,避免不规则饮水。方法:早中晚各饮水400ml(包括饮食水分),两餐间饮水200ml,20:00以后尽量不饮水,使膀胱有规律充盈。
1.2.4手法刺激排尿反射可通过叩击、挤压、刺激寻找出发点,激发排尿。方法:先叩击耻骨上区(叩击方法:宜轻而快,避免重叩,频率约100次/min,时间15~20min);再用双手重叠由脐部向耻骨方向挤压和环形按摩3~5min,将尿液挤出。寻找触发点,如牵拉阴毛,按摩大腿内侧,挤压阴茎、龟头、牵拉肛门括约肌等方法促进出现自发排尿反射;也可用条件反射诱发排尿,如:听流水声,温水冲洗会阴。每次导尿前,先训练患者用此法尽量排出尿液。
1.2.5电针及穴位注射针刺四神聪、肾俞、次s、气海、中极,辅以低频率、疏密波刺激30min,1次/d,10d为1个疗程。
穴位注射:取维生素B1100g,维生素B12500g,混合后分别注入关元、会阴、长强三穴,经过治疗,能有效疏通经气,通调膀胱,以利小便。
1.2.6艾灸疗法取关元、中极、三阴交(双)、名门、肾俞(双)、膀胱俞(双)穴位。嘱患者治疗前先排尿,取卧位,采用艾卷悬灸法,每穴位5min,以皮肤潮红为度,7次为1个疗程。告知患者夜晚入睡前尽量少喝水,忌足部着凉,借艾灸温经通络的作用使膀胱气化而达到启闭通窍之功,可益气固元,使肾主闭藏,固涩膀胱。
1.2.7间歇导尿方法控制尿路感染后在进行导尿前采用膀胱功能训练的方法,鼓励患者自主排尿。一般情况每6h导尿1次,每次尿量不超过400~500ml,且膀胱内压不超过40cm转贴于中国论文下载中心http://www.stud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