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病的五色治疗之“视网膜静脉周围炎”
视网膜静脉周围炎是指发生在视网膜中央静脉周围间隙或血管外膜的炎症病变。根据视力和症状变化,分别是属于中医“视瞻昏渺”,“暴盲”、“青盲”范畴。 【病因病机】 红色在胖属心,视网膜静脉红色,为心之精华上荣,视网膜静脉与心的关系密切其功能主要源于心,当心发生病变或发生本病。若影响当当肝、脾、肺则加重本病。常见因素有: (1)情志失节。精神创伤,思虑过度伤肝,肝气郁结,郁而化火,耗损肝阳,虚火上炎,络伤血溢。表现于视网膜周边部静脉旁鲜红色出血,灰白色渗出。 (2)内伤饮食。暴饮暴食,饥饱无常,或饮酒过度,恣食辛辣甘肥,积久化热,热入血络,迫血妄行,血溢络外。表现在视网膜及静脉旁鲜红色出血,若进玻璃体呈暗红色反光。 总之,热为阳邪,热盛动血,迫及脉络使其物理失调,血不循经而妄行,溢于络外。此时静脉旁出现鲜红色播散点片状出血,视网膜有灰白色渗出,血管两侧有白鞘。如肝阳上亢,热迫血亡行,血流加快,毛细血管易于破裂,在一瞬间血灌瞳神,即进入玻璃体为暗红色。血被热灼而粘稠,血无出路,眼内压力增高,易引起表光眼发生。血液吸收缓慢,热邪煎熬血液,而形成大量灰白色机化条索,为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纵横交错,瘀聚视网膜,瘀滞不去,新血不生,瘀久可以化热,再度影响操作血管的修复,而形成再次出血的局势。瘀热互为因血的主要因素。大量束状或瀑布状的白色条索,一端与视神经相连,它端伸展到玻璃体各处,每当过喜过怒,出现闪光,抖动感,预示着条索随着收缩引起视网膜脱离时,视网膜呈现青蓝色隆起。如瘀血积久不消,影响晶体的营养和新陈代谢,成为并发性白内障,也同样千万终生眼残之一,从而说明热瘀是发生本病的主要矛盾。肝郁失去条达,郁而化火,上侮肺金,横逆犯脾,火邪上炎伤络,而出现红色出血,黄色渗出,绿色脱离,青白色素条,白色内障等颜色改变。 【五色证治】 (1)心阴暗耗,虚火上炎。 主证:视网膜有暗红色点片状出血,或进入玻璃体时可见红光反射,静脉旁有白鞘,白色机化条索,鲜红色新生血管。或初发或复发,头晕耳鸣,心烦少寐,舌质稍红苔薄白,脉弦。 治则:滋阴降火,行瘀明目。 (2)肝郁化热,脾不统血。 主证:视网呈鲜红色出血或只邮红光反射黄白无双渗出、初发或复发,视力突然下降,或心中烦闷,纳少,舌质经润苔薄白,脉弦。 (3)瘀血阻滞,脉络不通。 主证:视网膜与玻璃体之间有白色条素,并有鲜红色新生血管,视网膜出血为暗红色。或眼前黑影浮动,头晕心烦,舌质暗红、苔薄白,脉沉弦。 治则:去瘀生新,活血软坚。 【按语】 青少年有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生理特点,但易于暴饮暴食劳逸过度,而热盛于里,火邪壅上或阴亏血虚,虚火上炎,均可导致视网膜的不部位出血。心主血,肺主气,气血贯心脉以达于目,肝为刚脏,必须靠肾阴的滋养而血有所藏;脾气统摄血液,尤需肾阳的资助,方能使血有所归。必须用五色药物入五脏调和,阴平阳秘,气血皆行,经脉畅利而后血循常道。若见出血就止血,黑色炭类齐上,不仅出血不止,有留寇之弊,使五脏功能失常,反复出血疾病缠绵,预后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