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2262?2004.4(17).15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疗效观察.林慧(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450003)【关键词】视网膜静脉阻塞;治疗中图分类号:774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607―2286(2004)15―2262―02视网膜静脉阻塞()是临床常见的眼底血管病,也是合并症比较严重,容易引起视力丧失的眼病之一.对于本病的治疗比较困难,虽有很多治疗方法,迄今尚无特殊有效的治疗手段.我们对56例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文收集了我科门诊及住院病例56例58眼.发病年龄32―81岁,平均年龄58.6岁.男31例,女25例.双眼发病2例4眼(双眼先后发病),单眼发病54例.右眼36例,左眼22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31例31眼,视网膜分枝静脉阻塞()25例27眼.就诊时间:患病后1―90天,平均时间14天.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病人中,伴有高血压病者26例(46.4%);视网膜动脉硬化者49例(87.5%),其中.3例(5.3%),.24例(42.8%),.22例(39.2%);糖尿病者5例(8.92%),其中伴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3例(5.35%).1.2治疗方法:低分子右旋糖酐液(分子量为2万)500,静脉点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者不用);葛根素注射液500+生理盐水250静脉点滴,每日一次,治疗时间15―20天,同时应用胰激肽释放酶,碘剂,,维生素类;静脉点滴结束后,为了巩固疗效,加用口服复方丹参片,肌苷片等.1.3疗效分级:治愈一视网膜出血水肿及渗出完全吸收,无新鲜出血,视力提高3行以上或在1.0以上,视网膜静脉扩张消失,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显示视网膜静脉通畅.好转一视网膜出血水肿及渗出大部分吸收,无新鲜出血,视力提高12行,视网膜静脉扩张消失,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显示视网膜静脉大多通畅.无效一视网膜出血,水肿及渗出未见吸收,有较多新生血管,视力无提高,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显示视网膜静脉仍阻塞.2结果本文视网膜静脉阻塞56例58眼中,治愈39眼(67.3%);好转17眼(29.3%);无效2眼(3.4%);有效率96.6%.无效的2眼均系患病时间较长(&;30天),其中1眼已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前后视力变化(表)表患病时间越短,有效率越高,治疗效果越好;患病时间越长,有效率越低,治疗效果越差.由此可见,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患者应尽早及时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越早治疗效果越好.表3年龄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根据以上治疗效果分析;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年龄越大,治愈率越低,治疗效果相对较差,年龄越轻,治愈率越高,治疗效果相对较好.3讨论视网膜静脉阻塞多见于中老年人,是一种以静脉阻塞引起的眼底血管疾病,累及黄斑者可严重影响视力,其发病率在眼底疾病中占第二位,仅次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引起的一种临床征候群.对其发病机理,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4年.4(17).15?2263?褪黑素对大鼠肠缺.再灌注致肾损伤的影响.―-高卉,万敬之,龙浩成,周水生(成宁学院医学院外科学教研室437100),―,―,1.(,,437100,)【】―(1).:(),―(/),(],.60,,2-,_删,,,,―,,.,/(&;0.01),,―一~一-/(&;0.01),.,1.【】;―;;【摘要】目的:探讨褪黑素(,1)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肾损伤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大鼠24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8只):假手术对照组(1),缺血再灌注组(/),褪黑素治疗组(1).夹闭大鼠产肠系膜上动脉()60造成缺血,再灌2后查血清,,取出肾组织制成匀浆,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酶(―),丙二醛(),2一一的含量,观察肾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褪黑素治疗组血清,和肾组织含量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0.01),,―,2一一的含量均明显高于缺血再灌注组(&;0.01),肾组织形成学变化明显减轻.结论:褪黑素能减少大鼠脂质过氧化,调节活性,减轻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所致肾损伤.【关键词】褪黑素;缺血一再灌注损伤;小肠;肾中图分类号:9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607―2286(2004)15―2263―02近年来,研究发现松果体分泌的褪黑素(,1)系统均受到这种神经内分泌激素的调节和影响….目前尚未见有强大的抗氧化能力,具有广泛的生理作用,体内众多器官和褪黑素对肠缺血再灌注致.肾损伤的研究.本研究旨在探讨褪黑目前尚未定论.有人认为动脉低灌注是引起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根本原因,而静脉的改变只是继发的.也有人认为动脉硬化等变化继发于静脉阻塞.许多导致血管形态结构异常,血液流变学异常和血流动力学异常的疾病(如高血压病,动脉硬化,血液粘稠度高,糖尿病等)共同构成了视网膜静脉阻塞的危险因素.倘若对视网膜静脉阻塞治疗不及时,治疗方法不当,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和后遗症(新生血管和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黄斑囊样水肿等)愈后严重,甚至视力完全丧失.本病治疗比较困难,迄今尚无特殊有效的治疗方法.根据现代医学的研究,葛根素是异黄酮的化合物,主要含有大豆甙元,4,7一葡萄糖甙和异黄铜甙等.其主要的药理作用具有改善血液流变学,改善微循环,降低血管活性物质(如儿茶酚胺)及神经细胞保护作用.以异黄铜甙为主要成分的葛根素注射液,用于视网膜静脉阻塞,可以抑制血小板凝集,降低血液粘稠度,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显着缩短视网膜循环时间.低分子右旋糖酐具有扩容,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等作用,辅以胰激肽释放酶,路丁,,碘剂等药物可促进病变组织吸收,扩张末梢血管,强化血管壁,增加红细胞的变形能力,防止再出血.本组病例通过中西药物联合应用,有效率高达96.6%,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通过临床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是行之有效的,药物作用不仅具有叠加作用,并且可以缩短治疗时间.据观察葛根素的副作用少,无不良反应.本组以葛根素为主要药物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方法是一种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