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手术治疗的适应证
Volker等曾报告两组单纯寰、枢椎骨折病例的治疗结果,其中单纯寰椎骨折53例,均行非手术治疗,96%的患者骨折愈合;单纯枢椎骨折249例,234例(93.5%)行非手术治疗,88.9%的患者骨折愈合。说明寰枢椎骨折多数可通过非手术治疗治愈。但严格掌握适应证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寰枢椎骨折的非手术治疗适应证选择主要取决于骨折类型,并参考稳定性等因素。按Ander-son-D′Alonzo分类,Ⅱ型齿状突骨折通过齿状突峡部,该处缺少韧带附着,血运差;对成角>10°、移位超过5mm的不稳定型骨折以及老龄患者,非手术治疗存在较高的不愈合率。因此,不少学者主张Ⅱ型齿状突骨折应手术治疗。本组9例Ⅱ型齿状突骨折经Halo-Vest治疗,7例一期愈合,愈合率较高,可能与骨折移位较少、患者年龄较小有关。我们认为Ⅱ型骨折可先行非手术治疗(Halo-Vest),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如Halo-Vest固定6周后仍无明显骨痂形成,继续观察可能不利于骨折愈合,应及时行齿状突螺钉内固定;不应选择C1、C2后路融合内固定,以保留寰枢椎的运动功能。对Ⅰ型Hangman′s骨折无移位患者采用费城围领和Halo-Vest固定均能达到较好效果;Ⅱ型Hangman′s骨折通过Halo-Vest牵引和后伸能很好复位,有利于骨折愈合;Ⅲ型Hangman′s骨折因合并C2、C3双侧关节脱位,寰枢椎不稳定,应早期手术治疗。早期发现和制动,预防脊髓继发性损伤是减少并发症的重要环节。本组枢椎椎体骨折,寰椎前、后弓骨折患者移位均不明显,2例Jeffer-son′s骨折均为稳定骨折,通过费城围领或Halo-Vest外固定治疗,骨折均一期愈合。本组结果显示严格掌握适应证,非手术治疗寰枢椎骨折具有较好疗效,骨性愈合率达95.3%。
2非手术治疗方法的选择
非手术治疗的常用方法主要有颅骨牵引、颈围领、Halo-Vest等。目前,国内颅骨牵引仍使用较广,但其对寰枢椎的制动效果较差,患者卧床时间长、不便翻身护理、因卧床而导致的并发症较多,故该方法并不适合寰枢椎骨折的常规治疗,而多用于术前、术中的辅助治疗。值得注意的是,Ⅲ型Hangman′s骨折由于存在C2、C3关节突脱位,颅骨牵引可因过度牵引致高位颈髓损伤甚至死亡。颈围领有多种,常用的有软围领、费城围领及SOMI支具等。但每一种外固定对颈椎活动的影响不完全一样。软围领对颈椎活动的限制最差,主要用于院前急救和术后的保护;费城围领和SOMI支具有较好的限制颈椎屈伸和侧屈的作用,但其限制颈椎的旋转活动作用较差,因此,它图1患者男,21岁a颈椎断层X线片示齿状弓骨折,Ⅰ型齿状突骨折,Ⅰ型Hangman′s骨折,枢椎椎体骨折等;Halo-Vest外固定可限制颈椎99%的旋转和96%的屈伸、侧屈活动,可很好地颈椎制动、促进寰枢椎骨折愈合,可用于Ⅲ型及稳定Ⅱ型的齿状突骨折,Ⅰ型、Ⅱ型Hangman′s骨折,Jefferson′s骨折等。
3非手术治疗的优点
上颈椎复合体(包括寰枕、寰枢两个节段)的运动较其他颈椎之间的活动特殊。寰枕关节具有5°~10°侧屈、约20°后伸、约5°前屈的功能,寰枢关节旋转活动度较大,其旋转活动占整个枕颈旋转活动的50%以上。非手术治疗对枕颈部活动影响很小,而寰枢融合和枕枢融合术明显影响枕颈的旋转活动,对屈伸亦造成一定影响;其次,非手术治疗可避免手术治疗的并发症,比较安全且创伤较小,住院时间短或在门诊治疗,治疗费用少,利于早期康复;该方法不仅适合在城市大医院更适合在基层医院应用。本组结果显示,根据骨折类型,正确掌握适应证,选择适当的非手术治疗方法,非手术疗法仍是寰枢椎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
(实习编辑:陈俊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