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双颌前突

青少年双颌前突患者拔牙矫治前后侧面部软组织改变的研究

2009-11-29 qkzz.net A +

青少年双颌前突患者拔牙矫治前后侧面部软组织改变的研究推荐到首页 □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7年第09期1/3页123作者单位:1066000河北秦皇岛,解放军281医院秦皇岛门诊口腔科(△通讯作者)2710033陕西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

【摘要】目的研究青少年双颌前突患者拔牙矫治前后侧面部软组织的改变。方法对34例青少年双颌前突患者拔牙矫治前后的18项侧面部软组织指标进行对比,通过配对t检验来分析治疗后侧面部软组织的改变。结果18项软组织指标中5项角度指标的改变在男性组与女性组的改变均有统计学意义,13项线距测量指标中的上唇厚度、下唇厚度、鼻凸度均增大,而鼻底厚度在男性组与女性组改变不同。结论青少年双颌前突患者拔牙矫治前后面部凸度减小,但男性与女性上唇、下唇的变化不同,患者的鼻、唇、颏关系得到改善,软组织侧貌发生明显改变。

【关键词】青少年;双颌前突;拔牙矫治;软组织

thestudyofchangesinsofttissueoffacialprofileafterorthodontictreatmentwithfourpremolarsextractedinbimaxillaryprotrusioninadolescents

songwei-hua,wangya-li,lidong,etal.departmentofstomatologyinsanatoriumofbeijingmilitaryarea,qinhuangdao066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changesinsofttissueoffacialprofileafterorthodontictreatmentwithfourpremolarsextractedinbimaxillaryprotrusioninadolescents.methods34bimaxillaryprotrusionadolescentswereselectedand18softtissueoffacialprofilecontrolswerecompairedbeforeandafterorthodontictreatmentwithpairedt-testtoevaluatethechangesincranio-facialarea.results5angularmeasurementsischangedinstatisticalsenseinmaleandfemale;u1-ls,li-l1,pn-snincreasesinthe13linearmeasurements,butthechangeofsn-aisdifferentinmaleandfemale.conclusiontheconvexityoffacialprofiledecreasesafterorthodontictreatmentforbimaxillaryprotrusion’sadolescentswithfourpremolarsextracted,buttherearedifferentsinupperlipandlowerlipinmaleandfemale.therelationshipofnose,lipandchinisimproved,thesofttissueoffacialprofileischangedobviously.

【keywords】adolescent;bimaxillaryprotrusion;extraction;softtissue

许多双颌前突患者进行治疗的主要目的就是改变患者的容貌外观,因此矫治后面部软组织的改变情况是患者及其家长要了解的重要内容,正畸医生通过对矫治前后患者软组织变化情况的了解可以对患者矫治后的疗效进行预测,用以指导临床工作,制定治疗计划,同患者及其家长进行交流,更好地进行临床工作。拔牙矫治是正畸治疗青少年双颌前突的重要方法,通过拔牙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足够的间隙内收上下颌前牙,从而使患者上下唇内收,双颌前突的侧貌外型得以改善。因此对青少年双颌前突患者拔牙矫治前后面部软组织的变化情况进行研究可以为临床医生的临床工作提供理论基础,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材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34例(男13例,女21例)青少年双颌前突病例,平均年龄为13.0岁。病例选择标准:a安氏i类磨牙关系;b双颌前突的侧貌外形;c年龄在12~16岁之间的青少年患者;dx线头影测量片上ls,li位于e线之前;e上下牙列拥挤<5.0mm;f恒牙列;g身体健康,未接受过正畸治疗。

1.2研究方法采用标准方丝弓矫治技术,所有患者均拔除四个第一前磨牙,应用腭杠+腭托的支抗设计形式,为更好地去除各种干扰因素,所选择的患者均没有使用口外装置并且尽量少的使用颌间牵引。矫治后患者的磨牙关系和尖牙关系均为中性关系。矫治前和矫治结束时在正中牙合位拍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所有x线片均用同一机器拍摄以使其放大系数相同。由专人对头影测量片进行描绘、定点,对18项软组织指标进行测量,用以对矫治前后侧面部软组织的改变进行分析。x线投影测量项目见图1。

1fh-n’pg’2n’-sn-pg’3cm-sn-ls4lssn-sn5lisi-sn6stms-sn7stmi-b8ls-stms9li-stmi10n-n’11sn-a12ls-np13li-np14u1-ls15li-l116si-b17pn-sn18lnh

图1拔牙矫治前后软组织测量项目1.3统计学处理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配对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青少年双颌前突患者矫治前后18项软组织指标中5项角度指标的改变在男性组与女性组的改变均有统计学意义,男性组软组织面角增大1.0°、面凸角增大1.0°,鼻唇角增大6.9°,上唇角减小6.9°,下唇角增大4.9°;女性组软组织面角增大0.9°,面凸角增大0.9°,鼻唇角增大8.7°,上唇角减小5.8°,下唇角增大3.9°;13项线距测量指标中的上唇厚度、下唇厚度、鼻凸度均增大,而鼻底厚度在男性组与女性组改变不同,其中男性组上唇厚度增加1.9mm、下唇厚度增加2.2mm、鼻高度增大1.8mm、鼻底厚度增加1.3mm;女性组上唇厚度增加2.1mm、下唇厚度增加1.5mm、鼻凸度增大0.9mm、鼻底厚度减小1.4mm、下唇凸度减小0.9mm,下唇凸度在男性组治疗前后没有变化,上唇长、下唇长、上唇下部长度、下唇上部长度、上唇凸度、鼻根厚度、颏唇沟厚度、鼻下部高度治疗前后在男性组与女性组的改变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对于开唇露齿患者上唇长度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上唇长度增加2.6mm,而下唇长度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自然闭口条件下嘴唇可以闭合的患者治疗前后上唇长、下唇长的改变均无统计学意义(具体测量结果见表1~4)。表1男性组拔牙矫治前后软组织变化的x线头影测量值及统计学分析表2女性组拔牙矫治前后软组织变化的x线头影测量值及统计学分析表3自然条件下开唇露齿患者拔牙矫治前后上下唇长度变化的x线头影测量值及统计学分析

一旦我们能够在统计学上发现软组织的各种变化,就能创造一种在美学上对矫治后的软组织侧貌进行评估的方法。本研究对患者矫治前后的18项软组织指标进行了对比,以研究其矫治前后的变化规律,为进行软组织侧貌预测提供理论依据。

青少年双颌前突患者拔牙矫治后其上、下唇形态要发生改变,治疗过程中随着生长其面部整体形态也要发生改变。在本实验的结果中可见男性组和女性组的软组织面角和面凸角治疗后均变大,这可能与生长发育有关,bishara等[1]在研究中发现生长过程中gl’-sls-pog’的大小随年龄而改变。可见治疗过程中患者的整个侧面轮廓受生长因素影响而发生变化。本文中鼻唇角的改变与李永明等[2]的研究结果相同,治疗后患者的鼻唇角变大说明治疗后患者上唇位置发生变化,上颌凸度减小。上唇角减小也说明上颌凸度减小,由此可见矫治后患者面部凸度减小,其鼻、唇、颏关系得以改善。根据soh[3]等人对面部侧貌美学的研究,可见矫治后患者容貌外观得以改善。

tahir等[4]的研究发现正畸治疗后一些患者在休息位的唇张力消失将引起治疗后患者上下唇形态的改变。本文中治疗后患者的上唇角和下唇角以及患者上下唇的厚度同时也发生改变说明治疗后患者上下唇的形态发生了改变。在holdaway[5]的研究中发现40%的男性患者上唇增厚,这与本文中上唇的变化结果相似。本文上唇厚度的改变同林立等[6]对安氏类1分类青少年拔牙治疗的软组织改变研究结果相同,说明不同类型错牙合畸形患者的软组织变化具有共性。青少年患者拔牙矫治后唇部的改变是十分复杂的,在我们对开唇露齿患者与自然闭口条件下嘴唇可以闭合的患者进行的对比研究中发现治疗前后上唇长度的变化在这两组中是不同的。kasai[7]认为正畸矫治患者唇的变化与矫治前唇的紧张性、唇的厚度等因素有关,并且上唇与下唇的变化不同,下唇与下切牙内收的相关性明显高于上唇与上切牙内收的相关性。可见患者矫治后唇部的改变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本实验中我们还对治疗前后患者鼻部凸度的变化进行了研究,本研究的结果与meng等[8]对鼻深度的研究结果相似。

本实验对青少年双颌前突患者拔牙矫治后上、下唇形态的改变以及面部凸度的改变进行了分析,研究其变化规律。但是我们认为由于患者矫治后唇部的改变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平均变化比率进行预测不能完全反映患者的个别变化。因此在对患者软组织侧貌进行预测时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在应用平均变化比率进行预测时还要考虑到患者的个体变化以及医生的临床操作,不同的治疗方法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并且在进行软组织侧貌预测时要以硬组织的变化为基础,将软组织变化规律同硬组织变化相结合才能对软组织侧貌进行更好的预测。

【参考文献】1/3页123评论(0篇)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