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胎盘早剥

胎盘早剥20例临床分析 摘自《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年第6期

2009-11-29 www.gotoread.com A +

2006年第6期摘录如发现有乱码,请点击下面链接浏览原文

正文摘录: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耳6月第5卷第6期・793・胎盘早剥20例临床分析陈喜萍陈云彩(武汉市黄陂区人民医院湖北武汉430300)【摘要】目的探讨胎盘早剥的病因,早期诊断及处理。方法对20例胎盘早剥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胎盘早剥发生率为0.。78%。发病诱因以妊高征为首位8例,占40%,;外伤及纠正胎位7例占350A,,引产5例占25%。围产儿死亡4例,死亡率为20%,无孕产妇死亡。临床表现以腹痛、阴道流血多见。结论重视诱因及临床表现,结合彩超等辅助检查,有助于胎盘早剥的早期诊断,及时处理,是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的关键因素。【关键词】胎盘早剥早期诊断及时处理胎盘早剥是妊娠晚期一种严重的并发症,一般发病急病情进展快,如诊断不及时,往往造成严重后果,对母婴生命威胁很大。早期诊断,正确处理是降低母婴并发症及死亡率的关键。本文回顾性分析20例胎盘早剥病例,以期提高对胎盘早剥的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理水平。l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2年1月至2004年1月,在我院住院分娩2543例,发生胎盘早剥20例,占同期住院分娩总数的0.’78%。产妇年龄20~40岁,平均年龄30岁;孕周:28~36周7例,37~41周13例;初产妇9例,占一45%,经产妇13例,占55%。1.2临床表现及合并症20例胎盘早剥中,有腹痛合并阴道出血者12例,仅有阴道出血而无腹痛5例,无任何临床症状者3例,具有典型板状腹者7例。1.3胎盘早剥的主要原因本组病例中,妊娠高血压综合征8例,占40%;外伤及纠正胎位7例,占35%;引产5例,占25%。1.4诊断方式本组病例均经产后常规检查胎盘,有血块压迹。20例中,诊断为胎盘早剥是产前根据临床症状初步诊断为12例,占60%,彩超诊断5例,占25%,其余3例占15%产前未诊断。1.5胎盘早剥的面积及出血本组病例中,胎盘全部剥离3例,占15%,胎盘早剥面积>1/2者6例,占30%・;胎盘早剥面积<1/2者11例,占55%・。2h内出血量<400ml者12例,占60%;401~l000ml者5例,占250A,;>1000ml者3例,占15%。1.6治疗2(】例中,有5例产前休克,产前积极抗休克治疗,输新鲜血及新鲜冷冻血浆,增加凝血因子,提高纤维蛋白原,尽快终止妊娠。剖宫产术中,发现7例子宫胎盘卒中,取出胎儿后立即用热盐水纱布覆盖子宫并按摩,酌情应用缩宫剂,其中5例转危为安。其余3例因宫缩乏力出血,保守治疗无效行子宫次全切除术。2结果围产儿死亡6例,病死率为:30%,其中胎死宫内3例,新生儿死亡3例。20例孕产妇均未见出现并发症,痊愈出院。3讨论3.1胎盘早剥发生的原因本组胎盘早剥发病率为0.78%,,危害性极大。胎盘早剥的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明确,但妊娠高血压综合症与胎盘早剥关系密切。本文20例中有8例合并中、重度妊娠征。妊高征患者由于绒毛发生出血、坏死,梗死而形成胎盘后血肿继续出血,导致胎盘与子宫壁剥离u’…。另外,妊高征患者本身由于胎盘供血不足,胎儿多数发育较差,如果出现胎盘早剥,胎儿预后较差,因此,对妊高征患者未临产者出现腹痛式阴道流血一定要警惕胎盘早剥的可能,应及时彩超检查,明确诊断,终止妊娠,以免对母婴造成更大的危害。3.2外伤及纠正胎位任何外伤及纠正胎位时,使腹部受压直接或间接的外力作用均可造成胎盘剥离。本组病例中有7例是由于外伤及纠正胎位引起的。3.3引产引产(包括水囊、催产素、前列腺素、中药引产)引发的胎盘早剥3例,亦给产科医生敲响了警钟。引产中应注意:①严格掌握引产的适应证;②操作规范化;③密切观察产程中的宫缩及胎心变化,以及早发现胎盘早剥,及时处理。3.4早期处理胎盘早剥一旦确诊,就迅速终止妊娠,争取胎儿存活,本文有3例胎盘早剥为全剥离,均及时行剖宫取胎术,胎儿轻度窒息,均存活,产妇发生子宫卒中,经积极抢救处理后,保留子宫,产妇未出现并发症;如胎儿已死亡,且未临产或短时问内不能经阴道分娩者则应及时行剖宫产术,以免子宫卒中,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IC)发生。如经产妇、宫口已开大,患者一般情况良好,估计短时间内经阴道分娩者,可在严密监护下阴道试产,宫口开全后立即阴道助产结束分娩。3.5术前、术中处理对于术前出现休克者,应积极纠正休克,输新鲜血,同时积极处理原发病灶,适当用纤维蛋白原及抗感染治疗。本文3例子宫卒中明显,出血量>1500ml,均在术后立即用纤维蛋白原2~3g,无1例出现1)IC及其它并发症,术后恢复良好,痊愈出院。所以我们认为:在剖宫产的同时,子宫胎盘卒中不是子宫切除的指征,如伴有宫缩不良,经各种抢救方法均无效出血量多,为抢救产妇的生命,应及时果断行子宫切除术”0。参考文献[1]董金林,费冲.胎盘早剥65例临床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2,27(3):144一146.[2]王淑贞,主编.实用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242―243.[3]刘秋莲,陈云彩.当代妇产科急症[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80一84.(收稿日期:2006一04―27)参考文献[1]杜克,王守志.骨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454一・460.[2]刘小红.护理心理学[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1998.303―305.[3]上海市卫生局编著.护理常规[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87―88.[4]吴在德.外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796―819.[5]徐秀华,梁洪玲,尚海峰,等.筋膜间区综合征的预防及治疗性护理[J].中国骨伤,2001,14(1):55.[6]叶瞬宾.护理医学问答[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328―331.(收稿日期:2006一05―10)
阅读此文(图):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推荐专家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